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沈宁看王永感兴趣,也真心传授。
这是宫里来的人呀,交好自然比交恶好!
她意有所指道:“要是朝廷能出一份《大庆百姓膳食指南》就好了,既能引导权贵富商们朴素不浪费,可以省银钱,又能教普通百姓怎么吃得健康,给朝廷增加劳动力,这是于朝廷都有利的大好事。”
王永笑道:“小的回头给萧先生写信,兴许就有了呢。”
这份功劳和名声,他要了!
沈宁夸道:“那你可是大功一件。”
王永:“沈娘子才见识不俗呢,让小的佩服。”
、
、
马明和于光是淮州府衙的快班衙役,专门负责四处送文书、拘捕拿人等等。
前儿他们被汪通判和钟推官唤了去,递给他们一份文书,让他们到成阳县裴庄提豆腐坊的老板沈宁前来问话。
他俩是汪通判的专用打手,日常没少合作这种害人捞钱的勾当。
他们也不找穷苦百姓的茬儿,毕竟穷人榨不出二两油,不够跑腿的,专门找那些没靠山或者靠山不够硬的商户和作坊。
只要他们呼呼啦啦十几号人冲进去,喊着“封铺子,拿人”
,那些没后台的没有不吓破胆的。
这一招他们屡试不爽。
那些人当即吓得跪地求饶,给钱、给物,任他们予取予求。
既然是商户和作坊,多少都是有钱的,百两还是能榨出来的。
运气好,指不定能三五倍呢,甚至能长期收孝敬。
他们就“养”
了这么一些可以长期收孝敬的人家。
多的一个月收十几两,少的一个月收五百钱到二两。
积少成多,他们一点都不嫌少。
钟推官还介绍了他成阳县的侄子钟典吏给他们认识,给介绍一下作坊的情况。
老板是谁,收入如何,靠山是谁等等。
钟典吏一通介绍,说这家乡下作坊的老板是个女人,娘家姓沈,夫家姓裴,她很会做食材,别看作坊寒酸破烂,还是土坯屋子、草棚子,实际每天几大车几大车的发货。
不只是成阳县、成安县、淮洲府有商户进货,就连远处几个县都从他们家进货呢。
日进斗金,非常赚钱。
一次性罚个二百两不成问题,回头让他们一季度一孝敬,一次五十两应该也可以。
至于靠山,这夫妻俩和龙庙镇宋家是姻亲,但是关系一般,好些年不走动,今年因为沈氏开作坊赚钱才恢复来往的。
他们有事儿宋家跑得比谁都快,绝对不会管的。
另外好像和小谢庄有点关系,但是也不多亲密,就是俩孩子玩得来,谢家那孩子已经走了。
小谢庄和他们就没啥来往。
另外这个沈氏会做吃食,跟成阳县几个老板有生意往来,和他们府城蔺家也有生意,但是商人重利,哪里有好处往哪里钻,根本没有感情,他们是不可能为沈氏出头的。
再说,如果咱们能加入沈氏的作坊或者拿到她的秘方,给他们更便宜,他们肯定乐不得,哪里会为沈氏说话?
还有什么认识陆典史、曾大人,那都是以讹传讹。
“那裴二郎惯会巴结,他免费帮忙修缮县衙,不收工费,那陆裕还有个不占便宜的?当然,陆裕是不会承认的,怕人查他欺压百姓嘛。
至于曾大人,看陆典史的面子也捧两句而已,咋可能真看上一个泥腿子?对了,听说这裴二郎也很会赚钱,给人盘炕一天一两银子,啧啧,他干了一冬天,得赚上千两吧?他们盘火炕没交税的,大人罚他二百两不过分吧?”
作坊二百两,裴二郎二百两,他们一下子就入账四百两!
几人如何不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