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是他对物质文明、商业文明的一种双重的姿态,也是一种现代的姿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02、现代性批判、对上海各阶层的描写
《偷面包的面包师》、《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上海。
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他们虽置身人群,但又与挤在人群的人流保持了一段距离,他们不想在人流中完全失落自己,他们要去观察和体验自己是怎样被人流簇拥,同时又是怎样快速觅得自己空间的(对惊颤的消化)。
他如此之深地卷入他们中间,却只为了在轻蔑一瞥里把他们堙没在忘却中。
□□·本雅明1892—1940,德国籍犹太学者。
代表作为《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单向街》等。
有人称之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
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颠沛流离的戏剧,他的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不是让他安静地躲在一个固定的夜晚,而是驱使他流落整个欧洲去体验震惊。
3.施蛰存
但我何以不即穿过去,走上了归家的路呢?为了对于这少女有什么依恋么?并不,绝没有这种依恋的意识。
但这也绝不是为了我家里有着等候我回去在灯下一同吃晚饭的妻,当时是连我已有妻的思想都不曾有,面前有着一个美的对象,而又是在一重困难之中,孤寂地呆立着望着这永远地,永远地垂下来的梅雨,只为了这些缘故,我不自觉地移动了脚步站在她旁边了。
……我有着伞,我可以入中古时期骁勇的武士似的把伞当作盾牌,挡着扑面袭来的雨的箭,但这个少女却身上间歇地被淋得很湿了。
薄薄的绸衣,黑色也没有效用了,两支手臂已被画出了它们底圆润。
她屡次转身去,侧立着,避免这轻薄的雨之侵袭轻她底前胸。
肩臂上受些雨水,让衣裳贴着了肉倒不打紧吗?我曾偶尔这样想。
下了车,我叩门。
——谁?
这是我在伞底下伴送着走的少女底声音!
奇怪,她何以又会在我家里?……门开了。
堂中灯火通明,背着灯光立在开着一半的大门边的,倒并不是那个少女。
朦胧里,我认出她是那个倚在柜台上用嫉妒的眼光看着我和那个同行的少女的女子。
我惝怳地走进门。
在灯下,我很奇怪,为什么我妻底脸色上再也找不出那个女子底幻影来。
妻问我何故归家这样的迟,我说遇到了朋友,在沙利文吃了些小点,因为等雨停止,所以坐得久了。
为了要证实我这谎话,夜饭吃得很少。
——施蛰存《梅雨之夕》(曾收入1929年10月版《上元灯》)
创作特色3——潜意识的开掘与心理分析小说的创立
施蛰存的创作特色:
01、心理分析小说:(1)、用精神分析重新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石秀》、《李师师》;(2)、深入窥测都市人的心理:《梅雨之夕》、《魔道》;
02、现实主义的城乡二元倾向:建立“乡镇”
进入“城市”
的“文化碰撞”
结构:《春阳》、《雾》、《鸥》、《黄心大师》;
施蛰存自我评价:“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轨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