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作为作家,1912年,21岁的李劼人就在成都的《晨钟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游园会》,严格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比《狂人日记》早6年。
作为编辑,他先后主编过《四川群报》(于报上发表短篇白话小说百余篇)、“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
的《星期日》周刊、《川报》、《民力日报》等。
作为翻译家,他翻译有十余部法国小说,将莫泊桑、福楼拜、都德、罗曼罗兰等作家译介到中国。
作为实业家,他1930年从成都大学辞职后,先后开过饭馆,当过机器修理厂、纸厂厂长。
丰富的经历使他熟知成都的社会弊端和官场习气,也了解各个阶层的人物生活。
《死水微澜》:“大河三部曲”
第一部。
动笔于1935年,成书于1953年。
源于作者大规模描写中国近代历史的雄心和企图。
从1925年起,一面教书,一面仍旧写一些短篇小说时,便起了一个念头,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的,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捩点的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
——1955年《死水微澜》修订版“前记”
三、两部小说的民间性
都市民间+乡土民间:一、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
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
民间的传统意味着人类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过程,由此迸发出对生活的爱和憎,对人生欲望的追求,这是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任何政治条例都无法约束,甚至连文明、进步、美这样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
三、它既然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用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论“民间文化形态”
知识分子总是站在鸟瞰民间的位置上,把一个隐蔽在国家意识形态下尚不清晰的文化现象轻而易举地当作一个公众问题去讨论,这当然很难说能够切中要害。
知识分子虽然写的是民间的故事,但实际上仍然是变相了的国家意识形态。
1、对“人”
的肯定
①对身体的关注
祥子: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
的大脚!
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邓幺姑:“幺姑,我们乡下人的脚,又不比城里的太太小姐们的,要缠那么小做啥子?”
她总是一个字的回答:“不!”
劝很了,她会生气说:“妈也是呀!
你管得我的!
为啥子乡下人的脚,就不该缠小?我偏要缠,偏要缠,偏要缠!
痛死了是我嘛!”
②自我意识的凸显
祥子: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
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