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朕还不清楚呢。
朱觉想了想,干脆道:“传师皋前来觐见。”
很快,毕懋良就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师皋,你可知道整个大明现如今一年能出产多少丝绸,又能出产多少茶叶?”
这个不好说啊。
毕懋良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陛下,若是单论丝绸产量,微臣也说不准,皆因现在贩卖生丝的太多了,有很多生丝都流出海外了,若是生丝不流出去,那大明每年应能产丝绸千万匹以上。
茶叶产量倒是早在洪武朝就已经勘验过了,整个大明的茶叶产量是五千多万斤,根据天气情况可能会有波动,但五千万斤左右是八九不离十的。”
这丝绸和茶叶产量高吗?
若是放到后世,这产量都不够一个大城市一年之用!
后世谁人家里不是一柜子的衣服,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那都不止消耗一千万匹高档布料,至于茶叶,五千万斤看似很多,分给一千万人其实也就每人每年五斤,一个月还不到半斤。
大明明面上都有五六千万人口,平均分给每个人的茶叶那都不到一斤一年。
这丝绸和茶叶的产量也太低了,得想办法往上提才行,若是全拿去卖了,大明本土就没了,到时候搞得大家都穿布衣,茶都没得喝,这可不是什么中兴盛世。
不过,这产量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提上去的。
朱觉想了想,随即问道:“现在内廷织造局控制的作坊一年能产出多少丝绸,朝廷一年又能收上来多少茶叶?”
这个又让我如何说呢?
毕懋良又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内廷织造局下辖的衙门里也就江南织造出产丝绸,原本万历初的时候江南织造每年还能上缴十多二十万匹的丝绸,现如今却是越来越少了,每年能有个三五万匹就算是不错了,有的年份干脆就没有。
至于茶叶,洪武朝那是严禁贩卖私茶的,光是十税一的茶赋那都能收上来五百余万斤的茶叶,那时候茶马互市是一担茶换一匹上好的战马,朝廷光靠茶赋每年就能换来五万匹上好的战马。
现如今却是不行了,茶引那都被瓜分了,茶赋更是许多年都未见上缴了,如若不然,边军那就不会缺战马,就算不拿茶赋去换战马,按市价直接批发出去那也能每年得银两百万两以上。”
这帮既得利益集团真是什么利益都抢啊,内廷的丝绸,朝廷的茶赋,全被这帮家伙给抢去了!
你们抢朕的钱是吧?
朱觉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问道:“芝龙,丝绸和茶叶卖到海外利润几何?”
这里面的道道就多了。
郑芝龙细细解释道:“陛下,丝绸并非一种,所谓绫罗绸缎其实都是丝绸,这丝绸最便宜的也就一两多银子一匹,贵的几十两乃至几百两一匹都是有的。
微臣也就能进到那种最普通的丝绸,进价大抵是一两二钱多,卖到海外十三两银子一匹都有人抢着要,这就是十倍的售价,九倍的毛利。
至于茶叶,微臣能进到的也就是那种最差的,大致一两百文一斤那种叶茶,我们那俗称老麻叶,但凡有点钱的人都不喝的那种,但卖到海外也能卖二三两银子一斤,且供不应求。”
这利润这么高,那必须把货源都给抢回来!
若论打抢那没人能比魏忠贤强了,郑芝龙这海盗头子都比不上魏忠贤能抢。
毕竟,魏忠贤一个月就能给他抢来几百万两,而郑芝龙一年还赚不来一百万两。
朱觉闻言,果断道:“传魏忠贤前来觐见。”
陛下怕是又要动粗了。
这话听着给人感觉就是“关门,放狗,咬人”
的意思!
毕懋良闻言,不由得暗自叹息一声。
郑芝龙闻言,却是眼睛一亮。
皆因魏忠贤和魏良卿都对他好得很啊,他还就喜欢这两叔侄。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