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兰利和夏洛特斯通对视了一眼,沉声开口:“目前交易团队人数已经难以支撑更大量的资金流入。”
竟然是拒绝。
房间里再次沉默下来,只有细碎的雨滴在窗玻璃上敲打,声音像针尖落到石板。
海莉看向窗外,灰蒙蒙一片,夏季的末端,一场雷暴雨即将到来。
格里芬笑了一下,这种笑容礼貌而冰冷,既不友好,也没有显而易见的愤怒:“你反对?”
兰利颔首:“是,我反对。”
“理由呢?不要说什么人手不够,我们可以再招一些大学生进来。”
“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兰利说,“大学生处理不好复杂交易,她们想法很多,实践能力却不强,我不希望你把我的团队搞得一团糟。”
“他在骂你。”
伽玛说。
“谢谢。”
海莉冷漠地答道,“我没想到你还是个话唠。”
“你的团队?”
格里芬抬高了声音,“你的意思是整个交易团队属于你,john,哈,多么荒谬,这不是你的团队。”
他在白板前来来回回走动,“这是我的团队,myteam!
你明白吗?我一直很少干涉你的决定,因为我知道你经验丰富,但这不是你可以无视我的理由。”
“哇。”
海莉小声说,“他们好像要吵起来了。”
这下只要不是聋子,都知道格里芬和兰利闹出了不小的矛盾——普遍存在于高层之间的矛盾。
“我没有无视你,老板。”
兰利说,他在boss这个称呼上用了些古怪的转音,让发音听起来有些许挑衅的意味,“我们两个已经认识二十多年,你知道我的风格。”
兰利可不会随便称呼他为老板,格里芬瞪大了眼睛。
他们两个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学生期间就亲密无间,些许不同的是约翰兰利出生于在一个富饶的长岛家庭,他从小沐浴在纽约的上层阶级氛围中,夏季的假期永远是在汉普顿的海边度过。
而格里芬来自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已经称得上是贫困的工人家庭,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锈迹斑斑的炼油厂和散发着劣质烟草味的餐馆之间徘徊
毕业后,两人同时进入华尔街,先后任职于顶级投行。
约翰兰利信奉交易至上的理念,凭借敏锐的市场直觉和果敢的交易风格,他迅速在债券市场上积攒了巨大的名气,为林奇证券赢得了数以亿计的利润。
而格里芬也开始崭露头角。
不同于兰利深厚的债券交易背景,格里芬在很早的时候便意识到纯粹的交易不足以支撑他未来的雄心壮志,他缺少兰利那样的眼界、想法和人脉,因而追求一些技术上的优势试图弥补这一点。
很快,他对于市场背后的逻辑和数学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敏锐地觉察到数学模型将成为未来市场强大的核武器。
在华尔街打拼三年之后,格里芬做出了一项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他离开了炙手可热的职位,放弃了丰厚的年终奖金,重返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
他的导师尤金法马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也是现代金融学的理论集大成者。
1970年,法马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轰动了整个金融领域,这种观点也深深影响了年轻的格里芬。
格里芬继承了尤金法马的理念,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华尔街,加入了以激进著称的银石投资银行。
在那里,他将自己设计的计算机交易系统付诸实践,仅仅几个月,这套模型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银石的利润如泉水般涌出。
凭借这一贡献,银石投资银行迅速跻身世界级投行的行列,而格里芬也快速攀升为银石的二号人物。
一直以来,格里芬很清楚他和兰利在不同又相同轨迹上并行,在广袤的版图上各自统治着属于自己的领地。
也知道多年来,两人虽然保持着昔日的友情,但不同的人生哲学与事业路径已然悄悄埋下冲突的种子。
现在,那些多年沉积的微妙矛盾与分歧,终于如暗流般浮出了水面。
【作者有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