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库克说。
【作者有话说】
个人的商业行为不能和机构的商业行为进行类比,比如小明,他当然可以想做空就做空,想做多就做多,只要他能预测对,在美国这种允许做空的环境下他就是可以为所欲为,那个年代里,至少在监管上,对冲基金和个人没有什么区别,不受太多约束,本身也是从富人那里集资,由对冲基金经理代为操作资金,就像当年的索罗斯,他做空香港,是他作为基金经理拍板决定的事情,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基金在操作,但本质是他的个人判断决定了这个方向,所以大家说索罗斯做空香港而不是量子基金做空香港。
这也导致了对冲基金的仓位一旦过重就容易出问题,因为它的运行模式就是根据创始人的理念建立,高度个人化的策略导向,在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核心判断失误,整个基金便容易遭受剧烈波动,甚至走向崩溃。
但大型金融集团,大型投行的运作模式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高盛做对冲业务一直被抨击,就是因为一家大型投行,它不仅能做投资业务,还负责帮助企业上市、发行债券、设计金融产品,甚至可能还吸收公众存款(在银行与投行合并之后)。
如果它像对冲基金那样随意做空某家企业,很可能这家企业正是它的客户,那就等于医生一边给病人开药一边下注病人什么时候死,非常不道德。
而且,这类大型机构拥有大量非公开信息:它们知道谁准备IPO,谁财务有问题,谁刚拿到融资。
这些都是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的内幕消息。
如果它们再拿这些信息去交易,那就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会严重扰乱市场公平。
所以,在制度上,这类机构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内部也设有防火墙机制,让从事投资的人和从事咨询或承销的人不能互相交换信息。
像证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炒股,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海莉,对于她是否做空纳斯达克很矛盾,而且承受的压力也很大的原因就在这里,她不想让极光变成一支对冲基金,她的想法是要建立起综合性的财团,因此她不能大张旗鼓的去部署做空期权,只能通过衍生品去转移风险,这个逻辑是这样的。
她是交易员的时候她可以纯粹利益导向,她是公司老板的时候就不能“纯利益驱动了”
,必须要考虑社会影响力、企业模式、发展方向这些更加抽象一点的问题,这和她之前的思维形成了区别。
第118章资本之战
每天都有无数通话拨进海莉的电话,试图调解她和空头联盟这场愈演愈烈的争端,乔伊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筛选来电者,只把关键的那一部分交给海莉。
海莉也很不想应付那些来自证监会又或者美联储的电话。
更多人,比起去劝诫迈克柯蒂斯或者霍恩比加西亚,又或者维克托施瓦茨和乔治霍尔,都更愿在她身上找突破口。
因为她更年轻,更‘柔弱’,更‘单薄’。
他们都希望她停手,不再加码,不再逼迫。
但这可由不得他们说了算。
连桑德史密斯,这位纽联储主席,也在某一次非正式会面中和她道:“适可而止好了,海莉。”
他盯着她那张总是没有什么表情变化的面孔,似乎真心劝导:“你已经赢得够多了,赚了几十亿,再这么继续下去,就不是胜负问题,而是系统性风险了。”
“你和维克托过去合作愉快,霍恩比也曾力挺你,现在何必撕破脸?大家坐下来谈个价格,慢慢地、体面地出完股票。
别再搞得市场风声鹤唳了。”
他声音放轻:“我是真的担心,如果再继续这么下去,会引发不必要的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要是出事,对你,对你的基金,对你未来的一切,真的会有好处吗?华尔街和美国总是共荣共生,不要因为你们之间的私人恩怨,把场面变得难看。
到时候不是某家对冲基金破产的问题,储蓄率下降、信用扩张受阻、机构恐慌性赎回、利差跳升……你是聪明人,应该懂这意味着什么,这又不是你们平时玩的牌桌游戏。”
华尔街高层没有不擅长玩牌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人人都有自己固定玩牌的小圈子,动辄上百万的赌注,一来一去,就成了他们划分势力,拉拢朋友,大搞内幕交易的好机会。
海莉更是其中翘楚,这也是让他比较头疼的一点,这个女孩并没有沾染上她出身的穷酸气,谙熟行业规则,出手阔绰且大方,总能轻易拉拢一帮追名逐利的人来拥护她。
大方——指的是她给自己的妻子送了不少好东西,甚至有一套价值200多万美金的位于瑞士的疗养度假别墅。
头疼,则是因为海莉又太过不依不饶了。
得罪了这么多华尔街大鳄,想办了她的人实在太多。
桑德不得不捏着鼻子为她处理闯下的‘大祸’!
他往后靠,语气中多了几分前辈”
态:“我说这话不是代表联储,也不是为谁说情,我是替你自己着想,海莉。
你又不是不清楚你的对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就当是你自己的安全考虑,你理应审慎对待目前的形势。”
“我又没有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