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沙俄当年的情况类似欧洲,所以苏联的建立,虽然俄罗斯农民阶级仍然数量广大,但工人阶级的数量,已经足以支撑他们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革命。
但是我们国家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还几乎是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工人阶级所占的人口比例极小。
据我所知,当下全国工人的数量,还没有超过300万人。
同志们,只有300万人啊,这在全国人口比例中所占还不到百分之一!
我们真的能以如此少的人口比例为基础,取得革命胜利?天方夜谭!
这也是城市工人起义最终必然失败的根本逻辑!”
“所以将马恩理论和苏联经验的这一部分应用到中国,根本就是错误的!
从我党高层到普通党员,机械地将只适合欧洲和苏联的理论,硬套到国情完全不同的我国,怎么可能成功?扯淡嘛。”
刘尔崧和熊豪他们已经听傻了,马恩理论在中国国情下居然还有错误?他们原来心里其实都把马恩当成了“圣人”
,把苏联当成了“偶像”
,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样的角度,也想不到居然能够批判马恩和苏联。
思想的冲击太大了,脑子里一片混乱。
李思华静了静,喝了口茶,继续说:“所以中国革命的成功,必然需要联合农民无产阶级,不仅仅是设立农会这样的浅层次合作,更应该是以农民无产阶级为主体和基础的革命。
道理也很简单,中国的农民无产阶级超过3亿人,是工人阶级人口数量的一百倍以上。”
“我为什么要提出农民无产阶级这个定义呢?无产阶级来自于无产者,什么是无产者?没有生产资料的人,全靠劳力换取生活资料。
我国的农民大多数都是无地的佃农,他们同样没有生产资料,他们是不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力换取微薄的生活资料?既然是,那么他们当然也是无产阶级。
这才是从人口角度,我党真正的根基,这才是适合国情下的正确选择。”
她笑了笑,继续说道:“现在谈这种理论,似乎并不能解决眼下的我党危机,但其实不然,这种理论本身,就包含着接下来革命策略的选择。”
“既然如果单单选择工人阶级为基础,城市工人起义就是必然的革命策略。
同样的逻辑,如果选择工农联盟为基础,而农民无产阶级占据主体,那么革命策略的选择上,符合逻辑的自然是,到农村去,发动和教育农民无产阶级,建立以他们为基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无产阶级军队,依托山地和复杂地形,依托人民的力量,对抗国民党反动派。
这是一种以面破面的策略。”
她差点就说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念头一转,咽下了这句话,还是把这句名言还给领袖他老人家吧,她盗版人家的理论够多的了。
众人的心中都非常震动,因为李思华的这个逻辑,是简单然而非常犀利的,如果你承认她关于工农联盟和农民无产阶级是我党基础的话,那么她提出的革命策略就是必然的选择,颠扑不破,这是从理论直接到策略的、完整而严密的逻辑闭环啊。
当然现在他们对这个理论无法反驳,但本能地并不相信。
他们都是工人运动出身的,自身的阅历决定了思维的局限性。
刘尔崧疑问地说:“农村的经济基础那么差,没有物质基础,例如武器弹药从何而来?中国的农民无产阶级,现在用愚昧无知来形容,并不为过,几乎都没有觉醒,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革命?”
他不知不觉开始使用李思华提出的“农民无产阶级”
这个定义。
李思华简单地总结:“实施八大策略。
农民觉醒:分田地、教育和培训;
经济基础:打土豪、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农村改造;
物质基础:山泽林湖加农地的综合发展;
革命基础:建立和发展农村基层组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