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一块,她打算让卡恩公司这个工业建筑商来主导。
毕竟这是第一个大型工业体,如果全部依靠招聘美国的技术人员来拼凑的话,很可能做不好。
而且危机的效果尚未完全发挥,此时招聘技术人员到远东工作,时机还不是很成熟。
目前美国的钢铁业,最主要的被摩根财团支持的卡内基美国钢铁公司垄断,其占据美国国内市场高达65%。
但是李思华更加青睐美国第二大的钢铁集团,即施瓦布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因为美国钢铁公司是纯粹的钢铁业,而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支柱其实是造船的钢铁,它本身就是由美国造船公司改造而来。
如果与伯利恒钢铁建立业务关系,有可能一举建立造船工业的基础。
这对李思华自然有很大的诱惑。
但是最后李思华还是决定,主要看最后卡恩集团能得到的最优结果。
两家巨大的钢铁巨头,都是东北部的美国财团们支持的,因此德州财团这种地方土鳖的协调能力显然有限,这也是她选择卡恩集团,来承担工业建筑商的原因,要依靠卡恩集团的能力和人脉,去完成这笔大交易。
她可不想直接去面对摩根或者施瓦布这样的老狐狸。
她在美国组织的一个技术团队,已经通知卡恩集团,不需要最新型的设备,反而是以合适的二手钢铁厂为目标,最好是整厂拆迁。
不过对于价格压得很低,她的人通知了卡恩集团,安华的判断是美国的经济危机正在深化,对钢铁的需求正在急剧下降,预计将是史无前例的下降,美国的钢铁生产,将大量过剩。
因此安华必须实现低价,宁可多等几个月,相信不断发展的残酷现实,会让钢铁设备商们最终同意的。
李思华如此决策,一方面是为了省钱,她的资金从整体预算来看,缺口还很大,能省一点是一点。
另外,如果购买到了整厂,其实投产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因为是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只是“异地拆迁重装”
而已。
因此,浪费一点时间,问题不大。
化工方面反而比较简单,即使是杜邦家族,在这个时代在化工领域的垄断性也还是有限的。
尤其时代的主流是无机化工,核心就是三酸两碱,其最大的应用就是炸药。
当然类似碱,在其它工业上的应用也很广。
但是战争对行业的驱动性仍然是最强的。
杜邦家族在这个行业占尽优势,要到1938年他们发明尼龙之后。
在这个时代,在一战的战争驱动下,杜邦家族的资产才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战后的3亿美元。
一战后美国军事急剧收缩,以炸药为主的杜邦,只能依靠非炸药业务的发展来平衡,到现在也没有超过10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
所以杜邦虽然很强势,但与摩根和洛克菲勒相比,在当前阶段还是很有差距的。
煤炭开采就更简单了。
安华参股的比特卡勒公司,就能够自己生产相关设备。
火电厂属于普通设备,生产商很多。
电力设备和输电网的解决也相对简单,因为在美国这已经属于极普通的设备系列。
当然最好的是西屋电气,也就是后来的通用电气。
这又是一个被摩根家族控制的大企业。
在美国,摩根家族的阴影,几乎无所不在。
所以李思华一轮寻思,难度最高的还是钢铁厂,其它配套难度不大。
不过,李思华印象中美国钢铁在大萧条中最高产量跌幅高达85%,是最凄惨的产业之一,所以她也不急,最多3个月,这些钢铁设备商,就该非常着急了,他们可不是一些人,非要到1931年底甚至是1932年,才觉得世界都完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