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突然,他发现对岸似乎有一阵喧嚣。
他仔细看去,对面出现了一辆他重来没有见过的大卡车,他数了一下,居然有十个轮子,不由惊叹了一声,这样能载多少货啊?他突然反应过来,这就是西华前期,要拓宽道路的原因,让这样的卡车能够通行。
大卡车开始卸货,看不太清楚,从形状上他猜测,应该是些钢材,看样子西华真的要修筑一座钢桥了,他们是真的不着急。
大卡车开走了。
对岸前期通过炸山,已经整理出一个小广场,建材都堆在那里。
接下来又是一辆大卡车,两个小时,连续来了十几辆,都卸完货走了。
他很好奇,西华军到底准备如何修桥面。
第二天他就知道了。
怀着昨天的好奇,他一早就来到山峰观察。
很快,一大群人抬着奇形怪状的钢材来到了桥墩上,东岸已经有小型的龙门吊,钢材被吊起横放到桥墩上,与桥墩的结合部被放进了桥墩中预留的坑中,然后一群人爬上桥墩施工。
有人负责对钢材和桥墩结合部浇灌混凝土,有人负责将钢材拼接起来。
观察了2个小时,他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对方的这些钢材,全部是预设好形状和尺寸的,他们并不是在桥上加工和焊接,而只是在桥上拼装!
他一下子大惊失色,这样的话,也许几天时间,这座桥就可以通行,而且很能用一段时间,拼接的那也是钢桥啊。
就算结构不如正常建筑的强,但短期使用,能有什么问题呢?
其它的东北军高级军官们也反应了过来,面面相觑。
他们这下子知道了,西华军确实有办法,短期就筑起一座钢桥来,毕竟,这座桥的宽度,只需要50米左右。
参谋长在边上幽幽地叹息了一声:“这样看来,再有三天,也许西华军就能过河了。”
王一哲也叹息了一声:“加上前面修筑桥墩的时间,一共就是7天,7天一座钢桥,神乎其技。”
众人讨论了一阵,有人提出加大兵力,集中一个师,干西华军一下子,看看能不能击穿他们在西岸的部队。
但是大家讨论下来,还是觉得没辙。
西华军在对岸集中了大量的火炮,再多的兵力,没有足够火力的话,很难动摇对方。
晚上,王一哲组织了两波敢死队,携带炸药,试图渗透西华军的阵地,他也曾想过利用夜色掩护,大举进攻一次,但还是没敢,毕竟一旦西华军有了准备,死伤会非常重,对方的炮群,一直打得非常准。
这样的仗,他打不起。
分成两个方向的敢死队,都在死伤多人后,狼狈而归,夜色对他们当然有掩护,但西华军非常警觉,在前线设置了多层挂有铃铛的铁丝网,还有不少暗哨,根本闯不过去,王一哲也只好暗暗叹息,看起来,只有依托鸡头关的山崖天险,打一场阻击战了。
果然就是7天,这座钢桥已经可以通行,对方的主力大举过河,按照侦察兵的观察,从番号来看,应该是一个西华军。
王一哲是知道西华军的编制的,他心里暗暗地盘算,那就是近5万人,这应该是对方的前锋部队了。
67军防守鸡头关的兵力大约是1个师,已经撤出了河岸,全部散布在了鸡头关天险,以及在天险之后的一些利于屯兵和隐蔽的地方。
鸡头关及附近的阵地其实比较狭小,只能摆得下一个团,其余兵力,先作为预备队。
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轻机枪、大量的手榴弹,最好最全的武器,67军都配给了这个前线团,这也确实是他们最精锐的兵力。
看着巍峨的阵地,以及西华军要攻上来需要克服的很大的坡度,以及崎岖的地形,王一哲不觉又有了一些信心。
陈赓在山下,用望远镜抬头看着山上敌人的阵地,不由咂舌:“乖乖,东北军这是严阵以待呀,不到黄河不死心。”
第1军军长黄敬豪迈地说:“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战争,他们东北军过去的那一套,落伍了!”
这个当年跟着曹子卿追随李思华的“老兵”
,现在也成长为一名高级军官了。
陈赓哈哈一笑,观察了一下正在布置阵地的炮兵群落,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时间,然后命令通讯员:“通知空军,下午2点,攻击正式开始,他们打头阵!”
通讯员立即去通知电台发报,离开预计攻击的时间,还有2个小时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