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李思华也很高兴,这就意味着,无论绥远选择哪一条道路,其实西华都兵不血刃地基本控制了绥远省,而“西包工业走廊”
的规划,也就可以全面付诸实施了。
绥远省面积很大,有约33万平方公里,全省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的海勃湾区,海南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及乌兰察布市大部(除化德、商都外)。
人口有220多万,条件起码比起青海和宁夏,要好很多。
所以西北攻略的最后结果,基本上西华占领了西北五省,这五个省,国土面积达到了约190万平方公里,新增人口超过1700万。
西华的战略回旋余地,大为扩展,基本上奠定了未来抗日战争发动前,西华的战略布局。
不过在经济上,负担就很沉重了,说白了,陕西还有点希望,其它4省,指望短期在财政上有什么大的贡献,都是说笑了,在未来的1936和1937两年,李思华仅从美国的收益中,就要投入西北8亿美元以上,还要从西南根据地财政中,抽取一部分投入西北,总的投资规模,会超过10亿美元。
所以李思华对于西北的计划,是在2年中,先建立其大工业的体系,使之能够对于抗日战争,提供足够的军事工业支持。
至于其它的方面,只要能实现粮食自给,不做过多的要求,毕竟这个时代其人口太少,又分布于极广域的地域,很难形成大市场。
说到粮食,这是最近李思华高兴的另一个因素。
到11月底,包括海南在内的今年西南根据地的粮食产量,初步统计完成。
耕地总计约1.9亿亩,平均亩产接近400斤,主粮总产量达到了7560亿斤。
李思华对于这个总量很满意。
这意味着,加上新建的西北根据地,总计1.3亿人口,再加上少量的进口,平均粮食拥有量达到了600斤人,按照25%的比例,这意味着西华政权,拥有着150亿斤粮食,这足以保证军事和其它各项建设,甚至包括对西北支援的能力。
今年因为陕西大旱,所以解放陕甘后,西南根据地不断地向陕甘调运粮食,而由于川陕公路尚未开通,所以运输压力很大。
不过到了12月份就好了,川陕公路的北段即将竣工,而秋粮收割后,获得的丰收,使得李思华对于供给整个大西北不足的粮食,有了充分的信心。
第130章苏联、美国与1935年之终
西华军秋风扫落叶一般地横扫大西北,引起了苏联的高度重视。
几个月前,加仑回到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后,斯大林是很生气的,说白了就是有点恼羞成怒。
虽然加仑自己的汇报,使用的语言是尽量委婉的,但他也必须向斯大林呈交中共的信件啊,信件里面中国同志的指责,就是真的戳心窝子了。
这让他勃然大怒,指责西华政治局已经堕落为“民族主义的政党”
,而不是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他们对苏联的指责完全是错误的,是他们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他们拒绝共产国际的领导,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等等。
加仑当然只能听着斯大林的语言发泄,他能说什么呢?好在斯大林知道中共的反应并不是加仑的责任,没有责罚他。
余波所及,在莫斯科的米夫和王民,因为他们拙劣的领导,以及对于工作的懈怠,而被逮捕,最终被审讯枪决。
所以苏联与西华的关系问题,就被短期搁置了,包括斯大林自己在内,一时间也没有想好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
苏联的“面子”
,在西华那里已经丢尽了,一钱不值。
但要苏联低下头来与西华平等合作,西华有那个资格吗?斯大林隐约觉得,加仑对于未来中日战争的构想是对的,到那个时候,西华不能不对苏联低头,短期完全可以“冷处理”
。
几个月的“冷处理”
阶段过去了,但几个月后,西华突然出兵攻占了西北最主要的几个身份,俨然已经占据中国的半壁河山,这形成了远东战略局势上的巨大改变。
斯大林突然觉得,苏联与西华的关系不能这样下去,西华的战略价值,已经变得非常大。
情况是明显的,苏联在欧洲领土部分,面临着德国和英法帝国主义的严重威胁,压力很大,尤其是德国复兴的速度非常快,大力整军经武,对苏联的西线构成了严重威胁。
而在远东领土,苏联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苏联的远东在这个时代,开发程度是很差的,根本无法支撑远东强大军队的存在,完全要依靠远东铁路从西部向远东运输物资。
因此日本虽然在帝国主义中是最弱的国家,但一向觊觎远东,尤其在占领了中国东北以后,对于苏联远东领土的威胁,确实非常大。
苏联最大的噩梦之一,当然就是日本和西欧的帝国主义国家,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苏联,苏联需要避免这种最恶劣的战略态势出现。
正是基于这种战略思考,所以最近几年,苏联一直在不断试图改善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几年关系的低潮之后,1932年与蒋介石政府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试图建立起与蒋介石政府的良好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