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现在美国政府对于西华的深入了解,几乎不存在。
有着安华财团的存在,美国能够操纵西华吗?能够利用这一只力量吗?他们对于美国的态度、对于自由贸易、对于美国的利益,是什么样的政策?以前安华财团支持一个“赤色政权”
,美国并没有太多关注,反正这些财团就是为了赚钱。
但未来西华会影响美国更大的利益吗?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定位了,而不是让财团们自行其是。
在罗斯福与赫尔商量之后,决定向没有外交关系的西华,通过德州财团的联络,派出一只“民间贸易代表团”
,其中会有被委托的议员参加。
让他们先去西华探探底,再考虑未来美国对于西华的政策。
年底的李思华,简直是忙疯了。
主要的工作是对1935年建设的成果进行盘点,说白了,就是了解自身的实力,通过过去一年的大建设成长了多少,以及对下一年度的情况,根据发展趋势进行预估,以及进行一些必要的建设调整。
首先是财政收入。
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大大超越年初的预计。
年初预计是16亿元人民币(不含美国收益),而现在实际上应该会超过22亿元。
且明年将会有爆炸性的增长,因为太多的工业项目,今年其实是建设阶段,要到1936年产能才会爆发,李思华自己预估明年可能会超过50亿元。
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现在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大约是2.5:1,50亿元就相当于20亿美元,要知道她前世抗日战争时,日本1937年的财政收入,就大约是15亿美元左右。
因此李思华有把握,1936年就能够超越日本的财政收入。
而战争爆发的1937年,由于西北工业的爆发、以及西南部分产能的继续爆炸性增长,她希望财政收入能达到100亿元,这样的话在1937年,西华的财政收入就会是日本的2.5倍以上,对日本形成绝对优势。
其次是粮食。
总产量750亿斤,人均达到600斤。
展望1936年,西南根据地的耕地可以达到2.3亿亩,而1937年可以达到2.7亿亩(目标亩产500斤),所以1937年西南根据地粮食总产量可能达到1350亿斤。
西北的主要任务不是粮食,耕地到1937年预计也只有8千万亩,目标亩产250斤,可以提供200亿斤粮食。
这样到1937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1500亿斤,即人均粮食超过1000斤。
战争条件下,西华政权可以掌控每年400~500亿斤粮食,满足战争需求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是钢铁。
1935年600万吨产能顺利建成。
最大的进步是,百万吨级别的钢铁厂,现在已经完全可以自建。
西北的钢铁工业,都将依赖自身的力量来建设。
这样可以省掉很多成本,毕竟在半军事化的条件下,人财物的消耗,都可以最低化。
所以计划不变,1936年要达到1000万吨,而西北产能彻底爆发的1937年,要超过1500万吨。
在1936和1937年,除了粗钢的生产,还存在缺陷和不足的,所有与战争有关的合金钢,都必须质量和产量过关,以免耽搁战争生产。
第四是油气,1935年达到了700万吨的产量。
其中缅甸500万吨,四川200万吨。
1936年计划达到1200万吨,其中缅甸要完成一期的总目标700万吨,而四川要增长到500万吨。
1937年则是计划中西北尤其是长庆油田产能爆发的一年,计划产量要增长到2200万吨,以满足战争和国民经济尤其是石化产业的巨大需求。
就在近期,李思华还不得不心疼地增加了约3000万美元的开支,就是为了向标准石油和杜邦化工,购买一些最新的石化和化工科技,来增加西华石化和化工产业的底蕴,完善整体产业链。
第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和电力,以及电话通讯网络。
交通上,1935年计划的各大干线公路,已经全部完成,还加上了川陕公路的北段。
所以滇黔公路、川黔公路、成渝公路、川陕公路等,总计完成了1.3万公里的干线公路,西南根据地内重要的交通保障基本实现,而西北的干线公路建设,则是1936年的重点。
至于各种支线和乡村公路,在几乎动员了乡寨40%~50%人力的基础上,进展的速度更是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