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现在的结果,已经比李思华前世历史上还要好一些。
民国一向孱弱,现在有此结果,已属不易,蒋介石确实也是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这也是因为在这个时空,他对西华、日本和他自己三方的情况,看得清楚的缘故。
尤其是最精锐的8个师,即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这些是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号称最精锐,都部署在了上海防御战线的第一线。
由于在这个时空“觉醒”
得更早,所以工业南迁的情况也要好一些。
国民党在1937年前号称民国的“黄金十年”
,一共建成了大中型工厂2300多家,其中在上海一带,就集中了上千家,占了当时全国大中型工厂总数的48%。
到6月底,上海区域南迁工厂,大约有300多家,这已经很不错了,以蒋介石政府对资本家的有限影响力,这也算是很大的成果了,不过这个时候很多剩下的工厂主,自己着急了起来,不断用各种方法,试图将工厂的精华机器和技术人员南迁,此时的广西、湖北和湖南局部,都成为了民国工业建设的热点,繁荣的程度反而在上升。
李思华前世历史上,至上海沦陷前,上海的工厂才迁出一百四十多家。
淞沪会战使得上海损失了九百多家工厂,这些工厂主要以纺织、印刷厂等轻工业企业为主,还有大批无法带走的大型工矿企业生产机械,也被迫摧毁或遗弃。
实际上,上海的千家工厂的“繁盛”
工业格局,此后在解放前就不复存在。
在这个时空,由于西华与国民政府的口径一致,工厂主们对战争的担心就大为上升,即使很多人还抱着侥幸心,但至少知道“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里”
,不迁移上海的工厂,也要去后方办一个小型的备份——这样思考和行动的工厂主不少。
所以到6月底,按照蒋介石政府的统计,迁移到“后方”
或者在“后方”
新建工厂的,超过了上千家,这让蒋介石感到了一些欣慰。
不过这些工厂,几乎都是轻工业,以生活物资生产和纺织等为主,完全没有重工业,对于军事上的帮助是有限的,但至少,帮助了后方生活的稳定,也使得崩溃的国民政府财政,还能有一些收入。
在军工上蒋介石也不是没有准备,他已经将汉阳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的一部分设备和人员,迁到了湖南和江西的山区附近,并且动员了大量人员整备军工供给的公路和原料——这两个兵工厂现在的地址,太容易被轰炸了。
不仅仅是上海或者是南京这样的前线,就算是后方,例如武汉,国民党也在动员工厂迁移到比较内地和山区的地域,以避免日军轰炸或者是军舰从长江对相关工厂的炮击,虽然这部分的工作不算紧急,但毕竟也在进行中了。
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最近则是觉得桂系又迎来了另一次契机,国战无可避免,军人牺牲也是理所应当,但桂系未必只是付出牺牲,最近大量的工厂迁入,就是广西之喜,广西的重大利益。
他们原来虽然将广西称之为“模范省”
,治安算是搞得不错,但工业投资极其薄弱,桂系自己没有钱,广西人也没有钱。
现在已经有上百家企业进入了广西,如何不喜?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工业的重要性,以前是有心无力而已。
所以两人下令广西全省,要全力服务好迁入的企业,各级官吏,不得对企业有任何刁难和怠慢,这是广西发展的重要契机,不能被小人们破坏了。
抗战即将来临,民国各地,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新的变化不断发生,旧的格局不断打破。
历史的洪流,冲刷改变着各地的旧有格局。
第160章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
从5月开始,日军就开始不断在热河和华北增兵。
实际上,按照石原莞尔主导的参谋本部作战部的计划,日军的大行动是要等到10月份才开始的,因为估算到那个时候,石原他们才认为具备了最基础的战争条件,不过日军这种充满了“下克上独走精神”
以博取个人功名利禄的军官群体,能遵守他们命令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