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让所有的重新教育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服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陈子华的报告,让老同志们印象非常深刻,新中国在即将迈入西元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一场新的征途开启了,这将是社会主义彻底奠定对资本主义压倒性优势的新征途。
第431章青藏光伏海与海上风电带
赵云腾微微感到一些不适,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对于他这个73岁的老人而言,确实算得上对身体的考验了,虽然每天都服用红景天等抗高反的药物,但还是有点吃不消。
他感到有点怅然——自己也是一个绝对的老年人了。
虽然多年的军旅生涯和长期的锻炼,让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但自然规律不可逆,终究不是年轻人了。
或许,这也是他最后一趟上高原了。
在他的面前,展开的是一幅无穷无尽的光伏之海,这并不奇怪,他在新疆两省,以及其它的西北和中北地域,都看到过类似的场景。
但景象虽然相似,内核却有相当的差别,因为这里的海拔,是4100米。
这里体现的,是中国光伏发电发展的新阶段。
这是中国最新的超级工程——“青藏高原百万平方公里光伏发电工程”
,开局部署的几个光伏基地之一。
他之所以来看这个超级工程,是因为这个工程本身就是在他与李思华闲聊的时候,两人根据回忆,策划并实施的。
当然,在原时空,对于青藏高原的光伏应用,在他们穿越前,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也没有如此庞大的计划。
青藏高原的经济利用,包括西藏、青海和西康三省,在新时空,几乎也是空白的,这样的高海拔地区,由于整体上不适合人居,所以一直没有大发展,保持着原生态,就连西藏加西康的人口,也与原时空一样,不到400万人,而青海也不到600万人。
三个省份约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人口还不到1000万人,属于绝对的地广人稀。
不但是现在,就在可见的未来,国家也没有大规模移民青藏的打算,不具备基本的条件嘛。
但是随着中国光伏科技的发展,李思华与赵云腾两人看到了青藏高原的巨大作用,那就是把这里变成彻底的光伏之海,也就是能源之海,这个百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工程,也由此诞生。
光伏发电从效率的角度,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具备同样的经济性的。
例如我国人口聚集的东南部地区,由于阴雨天气频繁,光伏发电潜力就比较低,四川盆地的西部,每平方米最多只有800多度光电。
然而,翻过岷山山脉,更西的位置的太阳能潜力,就翻了一倍。
再往西,西藏西部的太阳能潜力更大,在全球范围大概也仅次于地球的“旱极”
,即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赵云腾找了中国气象局,对西藏太阳能资源进行了评估,发现全区年太阳能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亿吨标准煤,等于中国每年燃烧的煤炭量的几十倍。
所以在青藏这种光伏发电潜力极高的区域,建设光伏发电站,可谓“事半功倍”
,相当于安装了一个太阳能电池,就能生产其他地区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才能生产的电力,优势极大!
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更为丰富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更加靠近赤道,同时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印度洋的水汽,又空气相对稀薄,大气层对阳光直晒的干扰较小。
当然,超高海拔、山地气候,对光伏设备运行效率、设备绝缘性能、储能设备保温性能等,均有影响。
所以最近几年进行了相关适用性的全面公关,完善了青藏光伏发电的科技体系后,才启动了这个超级工程。
按照测算,按照每个10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基地项目,总装机容量620兆瓦,年平均发电量超过13亿度,如果是100万平方公里,那就能发电130万亿度,是现在全国发电量(约33万亿度)的4倍!
完全的电力能源之海!
整个计划,其实就是把青藏高原的约一半面积,变成光伏超级基地,这将是全球绝无仅有的超级基地。
在一些拥有大沙漠的国家,或许拥有同等的光伏超级基地潜力,但他们显然没有必要的资本、科技以及最重要的市场。
其实青藏高原的面积,是不止200万平方公里的,这里没有计算喜马拉雅山西部,以及四川的一些地域。
这是非常巨大的投资,10平方公里按照1997年不变价格计算,需要投资5亿元人民币,如果是100万平方公里,那就是50万亿人民币,超过了中国年度GDP的60%,所以要分摊到2530年,来完成全部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