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些被消灭的巫医信仰又会假死回魂,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害人。
在这里【路】成为了小说中一种通向文明的象征,而阻挡修路的【山】就成为了一种现实中的阻碍。
所以到了后期,主角的困局就在如何打破山的禁锢,修建出一条路。
在海明威往昔的小说里,涉及到冰山、高山之类的具体象征时,往往表示着这是不可战胜的某种困难。
是命运倒向悲剧的索引。
如果是以个体命运为索引,又会将其描写精神升华之地。
如《乞力马扎罗的雪》。
在他的表述中,险峻的高山是一种象征。
牢固的象征。
如果按照海明威原本的小说写法,主角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前往高山下开始他的修路大业。
亦或者是在修路过程中感染上疾病之类的,然后临死前看着高山顿悟出什么东西。
这多是一种理想主义者面对理想崩塌和无法对抗命运后,做出的一种有尊严的想法。
也是海明威的个人经历。
但是《良医》在给张金福看了,并且被张金福否了之后,海明威就把《良医》的草稿全都推翻重来了。
一个人的个体再强大,也不可能修出一条凿穿山脉的路。
如果是个人英雄主义,那么整个故事必然是悲剧英雄。
但假如是那些被良医帮助过的人呢?他们一起来呢?
所以,这本书给了开放式的结尾。
主角修路,村民们陆陆续续的来帮忙。
村里的孩子听到山的那头有机械的响动。
主角他们更加卖力的修路了。
故事没有给出所有的答案,路修好了吗?外界的响动是来帮忙的?还是来破坏的?
来帮忙修路的人们都是真心的吗?里面也有被主角拆穿过骗局的人。
如此种种,结尾复杂,耐人寻味。
但是整本书的调子已经算的上是非常明快向上了。
其实这一本书,海明威写的还是有些纠结的。
因为从个体主义到集体主义,这等于把海明威前半辈子精神世界里的一些东西给毁了重建。
所以海明威还是比较变扭的,因为写的东西和原来的不太一样。
但是他写完了之后,对于海明威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蜕变。
是自我的一种突破。
而到了写第二本《钢与雪》的时候,他就已经适应很多了。
而且这一次,他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观察和深入生活。
《良医》取材于中国农村,《钢与雪》取材于过去十余年轰轰烈烈的苏联基建运动。
尤其是中苏之间现在改造提速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是其中最关键的素材。
当冰冷的扳手在零下四十五度的气温中和铁轨碰撞,那冰冷到令人齿寒的感觉似能从声音中传递出来一般。
而在这里,海明威也巧妙的在书中把中国、苏联的具体名称隐匿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