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高考完之后,徐祈清曾经翻过很多免费或付费的音库,既为寻找素材,也是自己的消遣。
在数量庞大的自然声和人工声音中,让他格外留意的声音并不算太多。
而令徐祈清第一次抛开好感度的丈量方法,直白地产生了“喜欢”
情绪的声音,却是一段法语的视频旁白。
那个声音,徐祈清已经无法用自己一贯的辨别方式去描述,他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喻体去形容比照,唯一仅剩的只有一种感觉——
它,怎么能,这么好听??
起承的方式,吐字的节奏,停顿的分寸,平时这类细节有一项相符就足以刷高他的好感度,但是在这个声音中,这些完美契合他喜好的细节已经无足轻重了,因为这个音色,实在是,实在是太好听了……
徐祈清把外放换成耳机,听了一句后直接抱着平板,默默地扑进床铺打了一个滚。
……(>▽<)
视频是徐祈清在搜集学校资料是找到的一个商学院的宣传短片,时长一分五十四秒,等他把视频下载好分出音轨,就只剩了一分十三秒的纯音频。
徐祈清把音段
导入手机里,一直到飞往法国的航班上,他还在用蓝牙耳机听这一段。
以前在做平面和排版时,他习惯于听一些雨声之类的自然音,之后他再需要戴耳机时,就习惯将这段标记为“a”
的声音调出作为背景声。
反正他的电子设备,都默认设为名称排序。
这段声频,就是他在准备出国和大学入学后听了四年半的声音。
除此以外,徐祈清再找不出更符合那个有关「习惯」问题的答案了。
穆衍的声音和a先生的音色有三分相似。
但徐祈清非常肯定,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个人。
徐祈清一直认为a先生是个法国人,选择u大时,这个因素也是有加分的。
但遇到穆衍,倒是让他对这个想法产生了动摇。
穆衍挂掉电话,回过头就看见了自己这位新来的舍友。
他对徐祈清的第一印象显然也非常不错,先用英语打过招呼后,随即弯起唇角:“中国人?”
“你好。”
徐祈清用中文回道:“我是徐祈清,请多指教。”
和舍友的相处很融洽,接连而来的课业学习更是重头。
u大拥有一个供校内使用的大型素材库,以及众多付费素材库的试用权。
徐祈清在权限对新生开放后的第一时间里进入了其中。
对于大多数声音素材来说,分类的依据是按照用途或是特征来分,单纯依靠音质很难直接搜索。
徐祈清在使用素材的同时,一边也在寻找a先生是否有其他音频。
足足翻了四个月,他才从一个小型的付费音库中找到了同一个声音。
这次的音频完全是按照素材来制作的,徐祈清听到自己反复听了五个月的声音念出地铁的安全提示语时,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