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现今形势,缉狱司可诛官身,却诛不得并无功名在身的大儒学者,否则必致朝野内外怨声载道。
一时之间,遍地儒生群起而攻之,大有鼓噪民意之势。
亦有支持新政的官员儒生为与之对抗,自称“更化之士”
,作文反对。
一来二去,朝野之间,兴起一番关于祖制是否可违的论辩,两派文人以笔为刃,以文采为筏,引经据典,持续拼杀了大半月。
周缨自认能力有限,既不像才名出众的儒生自有拥趸,也不像品秩高资历老的官员一呼百应,但仍不肯袖手旁观,兀自参与进这一场大乱斗中。
半月间,凡守旧党中有佳作面世,她必匿名作文以反击,头一回是趁崔易休沐,令其夹带出宫,送至新党的暗中据点明俞书肆,后来有一回则设法托沈思宁那位相好张津送出宫城。
新党中凡有佳品,得明俞书肆背后的儒师评阅认可,书匠便会趁夜誊抄,翌日一早,春光未明,便已张贴于玉京内大街小巷,供人口耳相传。
苦读六载,阅遍经书,周缨已非当初腹中无墨的草莽,但真比起学识来,总难以与自小进学的大学者相较,故而先前所作两篇,仅有一篇入选。
帝王虽居九阍之高,亦不敢不顾民意,更不敢不顾读书人之口诛笔伐。
两派皆知成败在此一举,后世子孙荣辱系于此辩,尽皆拼尽全力。
宫墙之外,“更化”
与“守正”
两派间已打得热火朝天,刀光剑影皆可伤人。
景运门外,更化之臣的主心骨仍身处缉狱司暗狱,不知审讯进程几何。
宫墙之内,却还是一如往常的宁静。
明德殿日讲仍在继续,只是实录与策论两课,由侍讲学士取代了崔述教职。
景和宫内仍旧温馨融洽,齐应晚间仍旧夜夜来此,含笑考校齐延功课,兼问政见,只是独避崔述之案。
周缨越写,指尖无意识地愈发用力,令指腹都隐隐作痛,仿佛生生将羊毫笔握出一处凹陷来。
痛极,她慢慢放下笔,将纸上文章无声通读一遍。
将纸笺叠好,藏入怀中,宫中夜禁尚未开始,她抓紧悄悄潜往内西门,行至半途,听得鸟鸣声,她反应迅疾地避至假山后,小声唤道:“思宁。”
沈思宁深埋着头,小声说:“阿缨,此事愈闹愈大,宫正司恐怕已听得外间文章传入宫禁的风言风语,今日已在逐殿搜检宫人有无私藏,风险越来越大,我只能帮你这最后一次了。”
周缨亦很惭愧:“你俩肯担如此风险助我,我已很感激,往后断不敢再连累你们。”
沈思宁将信笺藏至怀中,凝视着周缨半掩在晦暗光影里的面颊,忍不住叹道:“阿缨,虽常有来往,但我近来总觉得,好像不大认识你了。
真想知道,这几年里,你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怎么?”
“宗妇哭庙,新旧之争,一介弱质,身陷深宫,命不由己,你怎敢啊?”
沈思宁眼圈已带了红,只是光影暗淡,不曾叫她瞧见。
周缨笑了一下:“我是历过一回鬼门关,侥幸活下来的人,后来才慢慢明白事理,懂得对错善恶,知晓可为与不可为。
苟存至今日,既明正道,纵舍此残生,又何足道哉?”
沈思宁显是没有听懂,眉间蹙得厉害,但总归听出了她此话中以卵击石也在所不惜的铿然。
时间紧迫,不便深谈,沈思宁转而叮嘱道:“回去一定将相关物件都清理干净,必不能叫人查到把柄。”
周缨应下,嘱咐她快走,郑重福身一礼:“思宁,多谢。”
嘴上说着危险,只能再帮她这一次,却还是义无反顾以身涉险来助她。
当日同居一寝共同受罚时,她全然不曾预料过,二人竟会结下今日之谊。
沈思宁回望她一眼,步履匆匆地隐身于暗夜,返回寝房。
翌日旬休,那纸泣泪而成的名为《选才公道议》的心血,随永遇门守兵换班飞出宫墙,落入明俞书肆。
第三日晨间,随朝晖洒遍大街小巷。
引经据典,怒陈十条理由,驳斥守正之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