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16章
董事长办公室那场质询的寒意尚未完全从骨髓中散去,顾毓那记精准打击技术命门的阳谋又接踵而至。
慕可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脚下是川流不息的城市脉络,他却感觉仿佛置身悬崖,呼啸的风声是顾毓报告里那些冰冷的技术术语构成的。
那份《数据模型重大风险提示报告》就躺在他的邮箱里,像一枚引信嘶嘶作响的炸弹。
它不是恶意中伤,而是建立在严谨数学逻辑上的质疑,每一处风险提示都引经据典,数据翔实,论证过程几乎无懈可击。
这才是最可怕的。
顾毓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直指七寸。
“六个月的回溯测试和压力测试……”
慕可喃喃自语,指尖冰凉。
六个月,足以让任何创新项目胎死腹中,足以让董事会那点本就脆弱的耐心消耗殆尽,足以让沈乐轩之流找到无数个趁虚而入的机会。
他等不起。
但他没有时间沮丧或愤怒。
顾毓将战场选择在了技术层面,他就必须在这里迎战。
逃避或诉诸情绪,只会让他输得更快更惨。
他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他再次拨通了母校教授团队领军人物李教授的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李教授,情况紧急。
我们遇到了顶尖的技术质疑,需要最强大的学术火力支援……是的,关于社区价值量化模块的核心算法,在极端压力测试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我需要您和团队最精锐的力量,最好能联合计算数学和社会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一次联合攻关验证……时间?我们没有时间,但必须挤出时间!
代价由我来承担,请务必帮我这个忙!”
电话那头的李教授感受到了慕可语气中的决绝,沉默片刻后,郑重答应立刻组织跨学科团队进行会诊式分析。
挂了电话,慕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阅读顾毓的报告。
他必须真正理解对方的每一个论点,才能找到反击的缝隙。
报告写得极其漂亮,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站在对立面,慕可都会为之赞叹。
顾毓精准地抓住了模型在极端假设下(例如社区大规模失业、公共设施突发严重故障引发信任崩塌、区域性经济危机等)可能出现的非线性崩溃风险。
这些风险确实存在,任何模型都无法完美规避所有极端情况,但顾毓的报告将其放大并论证为“根本性缺陷”
。
慕可闭上眼,大脑飞速运转。
对方的论证建立在几个关键假设上,这些假设虽然严谨,但是否过于理想化?是否忽略了现实社区中存在的缓冲机制和自适应能力?模型的优势在于动态调整和学习能力,但在极端瞬时压力下,这种学习能力是否反而会成为不稳定的放大器?
一个个技术问题在他脑中盘旋、碰撞。
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他必须在学术上和逻辑上彻底驳倒这份报告,至少是证明其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或者可以通过模型迭代快速修复,而非需要长达六个月的停滞。
与此同时,他也不能忽略其他战线的压力。
沈乐轩的骚扰变本加厉。
他甚至直接给慕可的私人邮箱发了一封邮件,措辞优雅却充满居高临下的“关怀”
:
“慕总,近日听闻远航内部对创新项目多有波折,深表遗憾。
明珠蒙尘,实乃憾事。
若远航平台束缚过甚,鄙人处始终虚位以待,资源、平台绝非问题,唯才是举。
盼君慎虑,静候佳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