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苏录道:“他说书院考试就用这套,背这个比较靠谱。”
“那当然。”
苏有才指了指自己的手抄本道:“你帮我对照一下,哪里有错改过来,别让为父误人子弟。”
“哎好。”
苏录不由替应考的族兄弟捏一把汗。
上午他便对照着两个版本的教材复习,还好出入不大,只有几个字不一样,苏录都在旁边标注出来。
看着自己的字终于有点人样了,他心理还是很愉悦的。
但愉悦的感觉在背《大学》时便消退了,准确说,是被《大学章句》难倒了。
其实《大学》原文简洁优美,朗朗上口,背诵难度不大,但朱熹的注释琐碎纷杂,还夹杂议论,对背诵就太不友好了。
比方原文开篇短短十六个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朱熹就注释了整整两百二十三个字,先逐字逐句的解释一遍,譬如:‘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明:明之也。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然后是大段议论‘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
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逐条解释议论完了,最后他么还有个总论。
这两百多字比之前一千字还难背!
直到苏录想起,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原文和章句,这才豁然开朗,形成一个一目了然,便于背诵的结构。
他便在蕉叶纸的正面写上原文,画好思维导图,再把朱熹注释的章句写在背面。
然后对照思维导图去背诵章句,就容易多了,也牢固多了。
因为人的大脑并不是以一条直线处理信息,而是以一种非线性、联想性的方式工作。
所以按顺序逐字逐句的背诵吃力不讨好。
而思维导图的设计,正是基于大脑这种自然的组织方式,利用图像、关键词和节点,让信息以一种更贴近人类记忆机制的方式呈现,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在这样利器的帮助下,苏录才完成了今天的学习计划。
晚上苏有才检查功课时,苏录一口气背到了‘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
‘惊讶老爹’又一次被震惊到了。
苏有才虽然早习惯了儿子的好记性,但这章句集注的背诵难度,可是远高于之前的蒙学教材呀!
尤其是‘诗云’那段极其繁杂难记,他最聪明的学生也背了好些天。
苏录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啊,怎么能背的这么快这么准?
听了父亲的疑问,苏录也不藏私,拿起一张蕉叶纸,给他讲解起思维导图来:
“……通过这种树状结构和关键词,可以将复杂信息简化并可视化。
这些都能激发我们对信息的深度记忆,有助于我们构建清晰的框架化记忆。”
“好像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吧?”
苏有才听完寻思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