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秦峰暗嘆老一辈人的手艺——仅凭目测就能精准判断株高,手指比划竟能精確至厘米。
“这些玉米棒是上午刚掰的?”
“对!”
两人看著林培元將玉米棒从底部由大至小对接,逐根核对断口。
五分钟后,林培元从梯子下来,神情凝重地看向正端详大豆枝椏的阎红兵:“確认了,所有果穗都出自同一植株!”
阎红兵拍去裤脚尘土起身问道,“价值几何?”
“如果基因测序报告正確......”
林培元將玉米收进塑胶袋的动作突然停顿,“『无价'二字都不够分量。”
阎红兵后背瞬间绷直,神情同样凝重。
能让这位毕生钻研玉米的老专家说出这种评价,其分量可想而知。
“先回办公室走流程!”
阎红兵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慎重。
林培元蹲身查看玉米杆下方的土壤,又瞥了眼墙角的有机肥,这才跟著两人下楼。
“栽培期间用过其他肥料吗?”
行至楼梯转角时他突然发问。
秦峰避重就轻,转而说道,“全程有机种植。”
“若採用水肥一体化......那產量岂不是更高?”
“不会,北玉1號根系发达,营养吸收效率极高,你见到的这棵是我精细管理的结果!”
“……”
林培元喉结微动,欲言又止。
眼前这年轻人对精细管理的认知,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按农政院標准,精细管理需配备土壤墒情仪、冠层分析仪、温湿探头、光谱分析仪等物联全套设备,配合智能中枢实现全周期调控。
而这里连最基础的智能滴灌系统都没有,连栽培基质都是就地取材的普通土壤......怎么可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话语数次到嘴边,林培元终究还是咽了回去……毕竟手里的玉米做不得假,总不能说人家不懂啊。
待阎红兵去会议室部署工作,秦峰领著林培元回到办公室。
“这些数据完全顛覆了我的认知体系......”
“认知顛覆才是科学常態。”
“恕我冒昧......基因编辑的具体技术路径是?”
秦峰摇摇头,倒不是他有所保留,而是现代种业技术仍在分子层面徘徊,连原子层级的微观调控都尚未触及。
林培元长嘆一声。
这绝非普通技术突破,若能將此公之於眾,夏国粮食安全问题必將彻底改写。
不一会,阎红兵推门而入,“种子能不能先封存移交?”
“请便!”
秦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u盘,“內含种源图谱,配套种源研究新范式,较现行体系叠代两代有余。”
林培元豁然起身,目光死死的盯著阎红兵手中的u盘。
“別误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