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以在选择受害者的时候,越是随机的、无关联的,对嫌疑人来说就越安全。”
郎月慈点头:“这个我明白,所以‘杀妻’这个行为就不像是变态杀人狂会做的事情。”
“对。
精神变态不是疯子,他们做的事有逻辑。
普通人都能知道杀妻案第一嫌疑人就是丈夫,他们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极少会对枕边人下手。
相反,他们甚至有可能是世俗意义上的好丈夫、好父亲。”
施也侧头看向郎月慈,确认他接收到了自己的意思,于是接着解释道:“连环杀手大多数是希望有观众的,当年没抓住他,现在如果真的是他重出江湖,他渴望的是更高的关注度,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他回来了的意象。
可是咱们这个案子,如果不是我知道万字案的过往,那个金刚橛根本不会被注意到,更别说那么隐秘和难以发现的万字了。
另外,根据过往的经验,变态杀人狂在落网之后极少表达懊悔,他们有的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侃侃而谈,甚至会跟警方谈判。
而有的会保持沉默,但这种沉默更多的是一种博弈和玩弄的心态,即表达一种‘我就不说,你奈我何’的态度。
他们的沉默会导致警方的挫败感,而警方的挫败感能让这种精神变态的人感受到操纵感和控制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
“杜君衡并不是后者。”
郎月慈说。
施也:“没错。
杜君衡的沉默让他自己都很难受。
他很焦虑,压力也很大。
他不是在玩弄警方,他是还没有达到目的。
所以在我看来,杜君衡只是一个抗压能力比较好的,有隐藏目的没有表露出来的嫌疑人。”
“可是如果不是他,他为什么要往万字案上去凑呢?”
郎月慈提出了疑问,“模仿作案是不是也能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
施也回答:“模仿作案常发生于青少年和社会身份认知有问题的人群,同时还易发生于某些集中的社会文化传播现象之后,杜君衡并不符合这些。
目前我唯一能想到的,从心理学角度能够相对合理推测出来的动机是,他在寻求关注。”
“可是案发在春运期间,当时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压住了媒体那边。
报道确实有,但都没有细节,讨论度也并不高。”
郎月慈思索片刻,又补充说,“过了春节之后倒是有些自媒体发了几篇,但都是猎奇向的,舆论风向并没有偏向过往连环案件。”
施也甩了下手,说道:“或许他并不需要引起媒体的关注。
只需要引起警方的关注就可以了。
一本公大教授写的犯罪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一堆侦探类小说,一个金刚橛和一具被摆成万字符的尸体。
只要有一点能够引起警方的注意,他的诉求就达到了。”
“你那本书……人格与犯罪那页……”
“是关于反社会人格的。”
施也接话,“巧合太多了就不是巧合了。
我现在高度怀疑杜君衡与万字案有关,他要么是知情人,要么是与受害者相关,但我目前没有查到他与万字案的受害者有什么关联。”
郎月慈追问:“审讯的时候能拿这个当突破口吗?”
“需要谨慎。”
施也回答,“目前这些全部都是推测,没有一点证据,而且他的身份究竟是知情人还是间接受害人我们并不能明确,这两个身份对应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弄错了方向,或许适得其反。
目前更重要的是王淑的死,这个案子现在只差凶器和口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