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除了多出的“贾”
字,身份证号前六位、家庭住址、毕业中学几乎完全一致。
发帖人正是陈可卿联系的那位网友。
帖子逻辑清晰,证据链完整,尤其是那句“他叫贾石松,我叫石松,我的准考证前加个‘贾’字,就成了他的人生”
,像一把尖刀刺破了深夜的寂静。
清晨六点,帖子点击量突破十万。
网友从最初的同情,逐渐转为对“权力寻租”
的愤怒:
“17年啊!
一个农民的一辈子就被这么偷了?”
“查!
必须查!
当年经手的人一个都不能跑!”
“贾石松现在还是教育局常务副局长?纪工委书记,高配为正处级……这背景也太硬了吧!”
……
上午九点,微博开始发酵。
几个关注教育公平的大V转发了天涯热帖,#高考顶替十七年#的话题迅速攀升至热搜榜前十。
有网友扒出贾石松的公开履历:阳惠师范学院毕业后,从乡镇中学教师一路升任市教育局常务副局长,每一步提拔都“顺风顺水”
;更有人爆出贾正的身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兄弟俩一个在省厅一个在市局,这关系网绝了”
。
中午十二点,门户网站纷纷跟进。
新浪、搜狐在首页推送相关报道,标题直指“权力阴影下的教育公平”
。
报道中引用了石松的口述录音片段,他带着哭腔的质问“凭什么他用我的名字上大学,我却要在地里刨一辈子?”
让无数网友共情。
海西都市报的嗅觉向来灵敏,最先发声,以《一场迟到十七年的“身份之争”
:是冒名顶替还是另有隐情?》为题,看似中立地罗列了双方“说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