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66章 作精继妹的六十六天(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白菜,让姐姐来疼你吧!

宋瓷脑补了一通,方才的闷气早就不见了,她声音软软的,&ot;江恂,你不是渣男,你是小白菜!

江恂愣了一下,小白菜?

宋瓷安慰道∶&ot;你爸可真是个大坏蛋,江恂,我们两个一定要好好复习,等我们考上大学了,再找个好工作,我们出人头地了,就可以好好打你爸的脸了。

江恂笑了下,&ot;好。

&ot;

其实,他已经习惯了,提到这个话题,也并非刻意为之,他早已不再渴盼得到亲生父母的关怀,但意外得到了宋瓷的心疼,也是挺不错的。

程云落突然回京的消息,在村里掀起了一阵波澜,不过,很快这些波澜就散去。

大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程云落在响水大队的时候,村里人对她的观感不是很好,没过几天,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程云落。

而陆让也消沉了一阵子,虽然那天晚上的事情并没有传开,但他自觉丢人,无颜再见宋瓷,陆让很快从王家搬走了,去到了村里另一户人家住下,他再也没有在江恂和宋瓷的面前出现过。

与此同时,宋含章寄给宋瓷的包裹也到了。

宋含章是北市一所中学的老师,接到宋瓷电话的时候,听到宋瓷让他帮忙找初高中的教材,宋含章有些吃惊,毕竟,这年头,很多学校都停课了,高考也取消了许多年,看教材的用处不大。

但自己的女儿有心要上进,宋含章自然是大力支持,担心宋瓷看不懂教材上的知识点,他并没有随便给宋瓷寄教材,他特意找到自己的同事,从同事那里拿到了往年教书时使用的各科初中教材和教案。

既然是老师,宋含章当然也认识高中的教师,他又一户户登门拜访,拿到了高中的各科教材。

他把这些教材准备好,同时又给宋瓷寄了两套以前没有用过的教材。

包裹寄到邮局,几摞书堆的高高的,周末休息的时候,江恂把包裹拿了回来。

看到那些教材,宋瓷露出笑,不愧是她的亲爸,宋含章寄来的那些教材,可太有用了。

新教材上空无一物,但那些老教材可是个&ot;宝物&ot;,别看封面破损了,纸张也泛黄了,但每一页上面都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那些重点和难点也被勾画了出来。

宋含章的那些同事,可都是教书多年的老教师,这些教材,是他们多年凝聚下来的心血,有这些教材在,宋瓷和江恂复习起来能少走不少弯路,也更节省时间。

不过,这些教材对宋瓷和江恂有益处,对别人来说自然也有用处,即便是宋含章出面,除了语文外,其他的学科他也只弄来了一套。

宋瓷商量道∶&ot;只有一套,你平常在家的时候,我们两个在一起复习,好吗?&ot;

江恂戏谑地道∶&ot;不用问我,我当然是肯定的回答。

&ot;

谁能拒绝和心上人在一个屋子里学习呢?

宋瓷脸微微一红,嗔了他一眼,&ot;不许胡说八道!&ot;

冬天地里没有多少农活,宋瓷有大把复习功课的时间,可没过几天,她和江恂就发现了问题。

他们一个只读了半年的高一,一个压根就没上过高中,即便教材上把知识点写的很清楚,但很多他们根本就看不懂,有些地方,看是看懂了,可做题的时候,他们又是一头雾水。

倒也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自学成才的人本来就是少数。

宋瓷蹙了蹙眉,&ot;江恂,我们需要找老师补课。

&ot;

语文、政治等学科问题不是很大,但物理、化学和数学这些,并非死记硬背就可以琢磨透的。

翻开物理和化学教材,宋瓷看几眼就想打瞌睡,下乡之前她读过高一,读高一的时候,宋瓷就很清楚自己不擅长理科,参加高考的话,她也肯定是要选文科的。

如果宋瓷在北市,她倒是可以请宋含章的同事给她补课,可是,眼下她在乡下,距离北市千里之遥,在乡下要找到一个可以补习的老师,并非易事。

望着宋瓷皱起的眉头,江恂想了想,&ot;我认识一位教高中数学的女老师,她就是咱们村里的人,但她大多时候都在公社住,你找她补课的话,需要骑车去才行。

一天两天还好,可现在天这么冷,经常去的话,你可以吗?&ot;

宋瓷轻咬着唇,乡下的冬天冷得要人命,她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待在炉子边取暖,即便是骑车去公社,来来回回加起来也要一个多小时,到地方的时候,估计她整个人都要冻僵了。

这是件很受罪的事情,她完全可以等开春暖和了再复习,可是,浪费两个月时间的话,耽误的可能是她的一辈子。

宋瓷下定决心,&ot;可以!&o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武动乾坤我成了正道第一大佬我拆了顶流夫妇的CP[娱乐圈]帝国巨星直播荒野食神甜心V5:BOSS宠翻天我为美食狂冠冕唐皇女法医的刑侦日记[穿越]斗罗之神王临世斗罗之我的老师是教皇无敌攻击修炼系统生崽热搜后,帝国总裁夜夜来哄娃梦回大明春在生存游戏里当菜鸟投影升级之旅信仰诸天绝命游戏大逃杀贵嫁诸天黑化从火影开始我家妻主有异能钻石王牌之强棒驾到屑王之子诡医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