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议储(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祁圣人年纪大了,返程的车马难免要慢些,等张岁安一行人回到京城,又过了月余。

这一路山水,张岁安也从沿途的驿站客商口中,听闻了绥京城中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三桩大事。

头一桩事,是秦老太尉的孙女,把司隶校尉家的二公子给打了——

景和帝提拔赵氏,让赵氏一族掌管京畿监察,是想借此制衡士族,可这赵氏一族却总是削尖了脑袋想挤进核心勋贵中去,一听闻秦老太尉有意为孙女择婿,连连托媒上门,姿态放得极低。

结果那赵青家的子弟却是个没规矩的,在茶肆撞见秦家孙女,竟直接扬言对方迟早是赵家妇,这秦家的女公子自幼习武,性子烈,当场一番拳脚把赵二给收拾了,让赵氏一族沦为了京中勋贵宴席上的笑料。

而这第二桩事,竟是落在了那江崇头上——

江家跟太仆曹家先前刚刚定下了婚约,可谁能料到,那曹太仆的女儿竟然转眼就跟一个寒门书生私奔了。

这前两桩事,都是那高门大院的趣闻,人们传起来也没个顾忌,可这第三桩事却不一样了——

地方奏报,多地粮田蝗灾骤起,秧苗尽毁,苗死则粮危,眼见着接下来就是饥荒之季,四处人心惶惶,更有那玄谈纷纷,暗道“蝗”

灾,实为“皇”

灾,是东宫无主、储位空悬的警示。

这些闲话张岁安一路听着,祁圣人也耳聪目明,他此次出山,虽名义上为了修典而来,可农荒则国计不稳,百姓们颗粒无收忍饥挨饿,圣人也自然没有高居明台上不闻窗外事的道理。

“看来此番入京,这待理之事繁多啊。”

祁圣人温声饮茶道。

过了城关驿站,便直入绥京,祁圣人进城后暂住在张府,京中文人学子闻风而动,慕名前来,浩浩荡荡地堵在张府门前递帖,想要求个拜访请教的机会。

张淮之为此甚是头疼。

他本以为张岁安去南境请圣人修典,铁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想到他还真把这活圣人给请回来了。

圣人既已登门,他自然也不好再摆出一副冷脸,故而也只能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着,半点不敢怠慢。

不日,祁圣人进宫觐见,欣然应下了监修典籍一事,并向景和帝进言,为典取名为同文典,取“天下四洲,书出同文”

之意,既显得东袭文脉之盛,也暗合了景和帝招揽四洲人才的期许。

景和帝闻之大喜,一听圣人又说自己年岁大了,恐难以事必躬亲,张氏长公子不辞辛劳,或可代为亲掌修典诸事,景和帝便当即下旨,给张岁安晋升为校书中郎,亲管修典一事。

张岁安升了官,手下的人也跟着沾光,程为在兰台做了多年佐使,本就该挪一挪了,遂直升为兰台令,专职辅助张岁安整理典籍统筹校勘等事宜。

程为得知此事,反复掐了自己几遍确认不是做梦后,在署内又哭又笑兴奋了三天。

既然是国之大典,当然要有皇室亲监,三皇子搭了个张岁安的便车,被景和帝下旨任命为监典皇子。

此前赵贵嫔的侄子想要高攀太尉孙女被打一事,让赵氏在京中名门前丢尽了脸面,如今陛下亲任三皇子监典,便足以向绥京士族证明,陛下仍会继续重用赵氏。

赵氏一族吃了瘪,又得了赏,就像那被弓弦声吓着的狼,眼见着空弦无箭,啥事没有,又开始张牙舞爪地嚣张起来,反倒惹得京中士族更不待见。

毕竟“蝗”

灾,“皇”

灾,谁说一定只能是东宫无主之灾,说不定还有那国本紊乱之灾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无间之主温柔沦陷苍穹决战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星临诸天快穿之艳光四射捡到一个神光棒顾总的小黏人精被宠翻了职业替身吞灵大帝傅爷的娇气包黑化了昼夜重生大明之秦王重生的我只想专心学习无限之神话逆袭皇后是只小猫咪从大学学霸到首席院士权游:睡龙之怒无限灾难生存退婚后我被皇帝宠成了妖后恰逢雨连天[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大明:我爹是朱元璋反派女配不干了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