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以饱蘸热情的笔墨,记载了当时(武帝即位数年后)的社会盛况: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大汉立国七十余年间,国家大多数时候太平无事,如果不遇到水灾旱灾,百姓一般能够丰衣足食。
城乡仓廪都装满了粮食,郡县府库财货充盈;而中央金库里的钱更是多达数百千万,很多穿钱的绳子都朽断了,铜钱散乱得无法统计。
国家储备粮一年一年地反复堆积,以至仓库都放不下,只好露天存放,最后发霉腐烂而不能食用。
城郭闾巷的百姓家家有马,乡村阡陌之间更是马匹成群;偶尔有人骑母马或小马,就会被人笑话,聚会都不叫他。
在“街
道居委会”
上班的,三餐都有好酒好肉;基层的小公务员,也都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很满意,所以一干就是大半辈子,连子孙都已长大成人也无意升迁;至于那些大一点儿的官,就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职岗位了,有些人爱到连自己本来的姓都不要了——比如粮食局长就改姓“仓”
,财政局长就改姓“库”
(参见《汉书·货殖传》)。
在这样一个繁荣富庶、安定团结的社会里,人人都很自爱,很少犯法,凡事都以仁义为先,不屑去干耻辱的勾当。
这就是汉武帝即位之初,大汉天下呈现出的太平景象。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不论一个时代看上去多么光明,它肯定会有阴暗面。
所以,司马迁在赞颂这个时代的繁荣与富足时,并没有忘记揭露它的问题和隐患。
于是,就在写完上面那段话后,他便笔锋一转,接着写道: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正当汉家天下在经济上一派繁荣的时候,法律制度却逐渐变得宽松和废弛。
社会上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大都挥金如土、骄奢淫逸;而最严重的问题是,财富和土地都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
于是,既得利益阶层倚仗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与黑恶势力勾结,在社会上
横行霸道,肆意欺压弱势群体。
由于皇族和宗室成员都享有分封的土地,而那些朝廷高官,如公、卿、大夫们,也都享有制度赋予的特权,所以就在财富积累和生活享受方面竞相攀比,奢侈无度。
很多皇亲国戚和政府高官住的房子、坐的车子、穿的衣服等,都大大超过了其身份和等级规定的限度。
有道是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当一个社会的上层普遍陷入奢靡腐败之时,巨变的时刻也就悄然到来了。
刘彻登基之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格局:一方面,他继承了历任汉家天子积累下的雄厚国力;另一方面,他又面对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弊端。
因此,刚一登上天子大位,刘彻便强烈地意识到——清静无为、缺乏进取精神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的新问题了,因而也就不再适合作为汉家天下的统治思想,改弦更张势在必行。
这个帝国,急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急需一场灵魂上的变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