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见我们打听蔷薇涧,便从旁边的山上抄近路,赶在我们之前到达草庐。”
韩湘听得愣了:“这……”
裴玄静解释道:“第一,他说已经在草庐中住了好几天,专为等待王质夫。
但是他的足下并非山间居士常穿的草履,而是像我们二人一样着靴,在山中生活未免太不方便。
第二,他一见到我们,便断定我们是一大早从长安赶来的。
但据我所知,从长安到周至县的这段路,半个月前才刚整修好。
此前从长安到仙游寺都需绕行,骑马最少三个时辰,只有最近这半个月,才能做到从长安朝发午至。
由此可见,陈鸿自己也是最近才从长安来的,而不是像他所说自洛阳而来。
第三,草庐中的茅屋廊檐虽粗粗打扫过了,但窗楣上仍积着厚厚的灰尘,院中的杂草和枯叶也未经整饬,连陈鸿自己的袍服下摆都沾染了不少黑灰。
他还说漏了嘴,提到在草庐半天就舍不得离开……哦对了,你没有发现吗?陈鸿招待我们的茶具都是新的,绝不像是王质夫数年前留在草庐中的旧物。
总之,种种迹象表明,他要么是和我们差不多前后脚到达仙游寺的,要么就是在仙游寺中借宿了一两日,见到我们打听蔷薇涧,才赶在我们之前到草庐迎候,却装出已在草庐居住多日的样子。”
“啊!
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为什么呢?”
裴玄静像在自问自答,“无非是想让草庐中的会面显得不那么刻意罢了。”
她望着韩湘道,“你想想,他从长安赶至仙游寺,安排寺中僧人为我们指路,又打扫庭院,又围炉烹茶,难道就为了对我们二人细说一番《长恨歌》的来历吗?”
韩湘道:“你倒别说,今天他提到的那些隐情,我还真是闻所未闻呢。”
是啊!
王质夫与《长恨歌》的隐秘渊源。
在出发之前,裴玄静只来得及匆匆了解了王质夫的生平。
虽然从《长恨歌传》中,她已经读到了王质夫启发白居易写就《长恨歌》的过程,然而今天陈鸿却指出,整个《长恨歌》的后半段都是建立在王质夫一人的口述之上,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甚至那句千古绝唱“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按照陈鸿的说法,竟然是王质夫引述的玄宗皇帝的话,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那么,这一切会不会与王质夫的失踪有关呢?
裴玄静问:“韩郎,你有没有发觉,陈鸿一直在套我们的话,想知道那个派我们来找王质夫的族人究竟是谁?”
“发现了,可他不是没套出来嘛。”
韩湘突然嗫嚅起来,“静娘,其实我也很想知道,王皇太后为什么非要派你来找她的族兄呢?”
裴玄静自己又何尝不困惑呢?
汉阳公主告诉裴玄静,王质夫与王皇太后为同族兄妹,幼年时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王皇太后十三岁时,以良家子身份入选宫中,初封为代宗皇帝的才人。
王质夫当时十四岁,陪同族妹一起来到长安,备选羽林军。
后代宗皇帝因王才人年纪太小,将她转赐给了自己的长孙宣王李诵。
大历十四年时,代宗皇帝驾崩,德宗即位,六月册封宣王李诵为皇太子,十八岁的王氏随之成为太子良娣。
也正是在上一年的冬季,王良娣为皇太子生下了长子李纯。
住进东宫的那年秋天,她又为皇太子生下了长女李畅。
就在王良娣与太子李诵过着琴瑟和鸣的美好小日子时,德宗皇帝决定要给太子迎娶正式的太子妃了。
琅琊王氏虽为望族,但在综合权衡之后,德宗皇帝还是选择了自己的表妹、身世更加显赫的萧氏为太子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