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是它对于被幽禁的玄宗皇帝,对于李家江山,对于剧变之下的大唐,仍然至关重要。

白居易道:“我还记得当时,质夫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杨通幽寻访太真仙子的经过。

我与陈鸿取笑他说,怎么能知道得如此详尽?质夫便给我们讲了新垣平的典故,强调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虽然我们仍不敢尽信,但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后来当我动手写作《长恨歌》时,发现临邛道士之后的故事感人至深,比前半段人所周知的往事更令人动容,于是才思泉涌不可扼制,便一路写了下来。

直待写到最后,帝妃二人对月盟誓之时,不知不觉中已泪流满面……从此便不再怀疑。

我想,至少就作诗而言,首先讲究的是真情实感,具体事件的真实与否反而没那么重要。”

崔淼也感叹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四句诗为整首《长恨歌》点题,动人肺腑,就算是杜撰的又怎样呢。”

他没有去过蔷薇涧,所以并不知道,按照陈鸿的说法,最后那两句绝唱恰恰不是白居易的原作,而是来自于王质夫转述的玄宗皇帝的话。

果然,裴玄静在白居易脸上看到了一抹窘色。

他迟疑了一下,说:“正是这几句诗最有问题。”

“哦,有什么问题?”

“王质夫告诉我,玄宗皇帝与杨贵妃曾于天宝六年的七月七日,在骊山长生殿上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我遂将他二人盟誓写成了《长恨歌》的最后四句。

可是后来我才意识到,骊山宫是温泉宫,七月七日正值盛夏酷暑,帝妃怎会在那种时候去骊山宫洗温汤呢?所以,即使《长恨歌》中有数处谬误,尤以此处最为明显。

可偏偏这几句诗乃通篇点题,去掉的话,诗眼也就荡然无存了。”

白居易苦笑道,“就在我思虑再三,不知该如何处置的时候,诗流传得越来越广,尤其是最后这几句,简直妇孺皆知,人人争诵……现在我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

崔淼道:“改它作甚,就不改了!”

白居易点了点头,又困惑地说:“可是质夫在失踪之前,给我和陈鸿分别寄了一封书信,信中没头没脑地独独写了这最后两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

裴玄静说:“以我们之前所有的推测来分析,质夫先生是把有关玉龙子的真相都藏在了故事中,并借乐天先生的妙笔写成了《长恨歌》。

他还特意把隐藏了真相的细节,故意用有偏差的笔法提示出来。

那么,七月七日长生殿盟誓的错误,肯定也和玉龙子的秘密有关。”

“有道理。”

“从《长恨歌》中,我们已经推断出,杨通幽奉了玄宗皇帝之命,秘密出使倭国拜会杨贵妃。

杨贵妃拒绝返回大唐,还让杨通幽带回玉龙子,以示和大唐再无瓜葛……”

裴玄静皱起眉头,“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你们想想,玉龙子那么重要的宝物,杨贵妃不可能轻易交给一个从大唐来的道士。

况且当时玄宗皇帝已失势,万一杨通幽是奉了肃宗皇帝之命来骗取玉龙子的呢?杨贵妃不可能不防备这一点,那么,她该如何鉴别道士的身份呢?”

崔淼说:“杨通幽会不会带了一份玄宗皇帝的手书?”

“不可能。”

裴玄静摇头道,“既然杨通幽要借做法的由头去东瀛,就说明此事是瞒着肃宗皇帝进行的。

玄宗皇帝当时已经成了太上皇,处境形同软禁,道士身上带一份手书的话,很有可能被搜获,事情也就败露了。”

“那该怎么办?”

裴玄静沉思片刻,脸色豁然开朗:“我知道了,新垣平的典故不是用在回,而是用在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女配在修仙文里搞内卷重生80:福运甜妻又暴富了!从坟墓里扒出来的摄政王妃木叶之药剂狂魔震惊,我被女帝抢婚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人在斗罗,没有魂环沉醉不醒末日刁民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锦堂归燕我在山海经成神皇兄万岁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灼魂之血起源之科技帝国替身受觉醒了我与诡异称兄道弟澳洲风云1876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陈道玄冷嫣然港综世界大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