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时带来的物资解救不了如此众多的灾民,远水解不了近渴,但远方来的人可以,望着城外的灾民,秦子惠献了一计:从鄯州到凉州一路,包括损毁的城池、设施、官道、农田,灾后都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来重建修缮,而这城外丛丛攒动的人头不就是现成的人力嘛,与其让他们坐着等死,徒生仇怨,不如令其就地生歇,除了患病的老人和孩提,壮年的人力都去兴修农田水利,记功给酬,逐步配给物资。
这一计甚妙,既稳定了城内外百姓的生活秩序,让灾民们有事可做;另一方面将灾后的重振工作稳步推进,也为后续的赈灾物资补给提供更多时间,可谓是一举多得。
连纪乘渊也对这个刚一进城便被他的战马吓得栽了跟头的瘦小文官老头颇加赞赏。
于是,鄯州开始重建,凉州一劫也是堪堪躲过。
黄河决堤一事平息,一时间,大都各处流言四起。
“这河西战争刚结束,就遇天灾,这是皇帝作为天子失德,上天降下的惩戒呀!”
“是啊是啊,我听凉州的亲戚说,京安不给批救济粮,那城外的流民都要造反啦!”
“哎,哎,你们听说了嘛,那镇国大将军得知灾情就连夜赶去治河救灾啦,啧。”
“可不是嘛,要我说啊,将军□□,能修河道,能稳民心,就是那皇帝佬儿也比不过哦。”
……
各种言论甚嚣尘上,举国上下也是民心摇摇。
朝中不时有老臣提出天子应下“罪己诏”
以内省检罪,向天承过,行大赦,以平息人言。
皇帝听了自是气个半死,但无奈之下,也终是下了罪己诏的口谕,大赦天下,才渐渐平息了这波流言。
但将军功高盖主,本就引得皇帝忌惮,加上恐惧将门势力的朝臣鼓唆,整日在圣上面前吹耳边风,作为大都国唯一一位下过罪己诏的皇帝,更是将怨恨都迁到了纪将军身上。
于是乎,皇帝便以此趟凉州之行“不受皇命,擅自携兵”
为由,欲降罪于纪乘渊。
彼时苏叶和苏时许也赶在罪己诏下谕之前便从岭南赶回了京安,“陛下此举,恐更有失于百姓啊!”
还是多亏了苏时许一派老臣在朝会上齐齐跪地不起,力挽狂澜,才劝住了皇帝。
于是呢,皇帝这边,降罪没降成,反而挨了之乎者也、古圣今贤、引经据典的一顿教育,怒气更甚。
行啊,你大将军我动不了,还动不了你儿子吗?
皇帝便换了副面孔,“众爱卿说得在理,我镇国将军此行虽不合矩,但却替朕、替大都百姓平息了灾情,不仅不能罚,还应当赏,大、赏、特、赏!”
最后几个字,更是一字一顿,字字敲在了纪乘渊心上。
“但‘镇国将军’已上无更甚,那就给你儿子封赏吧,已有十六?还是十五?纪将军常年征战在外,不如就让这孩子‘子承父命’,替你好好守护朕和京安吧……”
龙椅上的天子煊赫威严,神圣难犯,宫外还在校场恣意狂奔的少年却不知,命运的牢笼已经朝他开启。
后来啊,苏叶只听说那个小时候的死对头纪浔被封官受了赏,小小年纪就封了正六品的官职,当时还给她好一顿羡慕,后来只道是纪浔突然告病,这一病就是五年。
当然,最后皇帝还是降罪了,本就因开私库赈灾而损失惨重,彼时还正奔波于城池重建的鄯州陇右节度使,被连诛九族,从农田直接带到了刑场。
而他的副官项黎也是被牵连降罪,举家被抄。
项黎是何许人也?他便是项恒勉的父亲,项恒勉天资优秀,当时年仅十二岁,乡试就考上了武举人,还未等进京受封,便被牵连。
苏时许是项黎的同乡,感念旧交的同时,惜才求贤,便救下了年幼的项恒勉,带回了苏府抚养成人。
而项恒勉也知恩图报,甘愿守在苏叶身旁,立誓永护安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