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曹爽,字昭伯,年少时便因身为宗室子弟,为人谨慎持重,备受明帝曹叡的喜爱。
彼时,曹叡尚在东宫为太子,与曹爽相处甚密,对他关怀备至。
等到明帝即位,曹爽仕途顺遂,先是被任命为散骑侍郎,凭借自身的能力与宗室身份,一路迁升,先后担任城门校尉、散骑常侍,后又转任武卫将军,所受的恩宠与待遇远超常人。
明帝病重之时,将曹爽唤至卧榻前,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大将军,赐予假节钺的权力,令其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兼管尚书事。
曹爽与太尉司马懿一同接受遗诏,肩负起辅佐年幼少主的重任。
明帝驾崩后,齐王曹芳即位,曹爽的权势进一步提升,被加任侍中,改封为武安侯,食邑多达一万二千户,还被赐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礼遇。
这些特权使得曹爽在朝堂上地位尊崇,无人能及。
在丁谧的谋划下,曹爽向天子进言,奏请下诏将司马懿转任为太傅。
表面上,这是用尊崇的名号抬高司马懿的地位;实际上,他们企图让尚书奏事时,先经过曹爽,以便曹爽掌控事务的轻重缓急,进而独揽大权。
(《魏书》记载:曹爽让弟弟曹羲上表说:“臣已故的父亲曹真,侍奉过三代君主,在朝中担任要职,外出则为上将。
先帝因臣是宗室后裔,对臣奖掖提拔,让臣掌管禁军。
然而,臣往前没有积累忠诚恪守的功绩,往后也缺乏像羔羊般奉公守法的气节。
先帝病重时,臣虽奔波侍奉,为其尝药治病,却未能让先帝的病情有所好转,实在惭愧。
如今,臣与太尉司马懿一同接受遗诏,心中既惭愧又惶恐,不知如何是好。
臣听闻虞舜选拔贤才,以稷、契为先;成汤褒奖功臣,以伊尹、吕尚为首。
审慎选拔、广泛举荐人才,使优劣各得其所,这确实是辅佐君主、治理百姓的重要原则,也是记录功勋、酬报功臣的典范,自古以来从未缺失。
如今臣才疏学浅,却位居朝臣之首,自觉越次,心中愧疚不安。
因此,臣斗胆竭尽愚诚,陈述实情。
天下通行的道理有三条,即品德、爵位、年龄。
司马懿原本就凭借高尚的品德和公正的处事方式,身居高位,其名声足以镇服众人,道义足以表率臣下,此为其一。
他胸怀大略,文韬武略兼备,屡立征伐战功,远近之人皆对其归功,此为其二。
他征战归来,亲受先帝遗诏,辅佐皇室,朝廷内外都对他寄予厚望,此为其三。
再加上他年高德劭,能够治理国家,熟悉朝政;论品德,他超过吉甫、樊仲;论功绩,他胜过方叔、召虎。
这诸多优点,司马懿都兼而有之。
臣空有虚名却位居其右,天下人恐怕会认为臣因宗室身份而得到偏袒,只知进身而不知退让。
陛下聪慧英明,若能明察臣的这番话,臣认为应当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大司马。
这样一来,对上能彰显陛下进贤的英明,对中能凸显司马懿的文武才能,对下也能让臣免受他人的指责。”
于是,明帝让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起草诏书说:“昔日吴汉辅佐光武帝,有平定四方的大功,被任命为大司马,其声名至今为人称道。
太尉司马懿为人正直,功盖天下,先帝此前多次想给他更换职位,却因种种原因未能长久施行,所以一直拖延。
如今大将军举荐太尉为大司马,既符合先帝的本意,又体现了推让贤能、崇尚功勋的美德,是为了彰显贤良、区分等级、顺应长幼秩序。
即便如周公旦、召公奭尊崇姜太公吕望那样,也不过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