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我们的陆逊也在西陵打败他们,蜀军大败,刘备处境艰难后才得以解脱,最终在永安去世。
接着在濡须对抗敌军,在临川挫败他们的精锐,蓬笼之战,敌军全军覆没。
从此魏、蜀两国的将领,士气低落、锋芒受挫,势力衰退、财物匮乏,而吴国却安然地坐观他们的衰败,所以魏国请求和好,蜀国乞求结盟,孙权于是登上天子之位,三国鼎足而立。
向西攻占庸蜀的郊野,向北夺取淮汉的岸边,向东包含百越之地,向南囊括众多蛮族地区。
于是讲习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的礼仪,搜集三王的礼乐,祭祀上帝,恭敬地对待诸侯。
勇猛的大臣和坚毅的士兵,沿着长江防守,长戟和锋利的铩矛,迎着风奋起。
朝廷官员都能尽职尽责地给君主提建议,士农工商各自安心发展产业,教化能传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良好风气也能扩散到遥远的边疆。
孙权还派使者巡视境外,外国的良马被养在皇家马厩,明珠美玉在国库中闪耀,珍贵的宝物不断送来,稀有的玩物应召而至。
使者的马车在南方荒野奔驰,战车在北方原野停歇,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士兵不用早起备战,吴国的帝业因此稳固。
孙权去世后,幼主孙亮即位,奸臣肆虐朝政。
景帝孙休兴起,认真遵循孙权留下的制度,政务没有大的过失,是守成的好君主。
到孙皓刚即位时,典章制度还没废除,旧臣还在。
大司马陆抗以文武之才辅佐朝廷,左丞相陆凯以正直敢言尽忠规劝,施绩、范慎因威严庄重显名,丁奉、钟离斐以勇武刚毅着称,孟宗、丁固等人担任公卿,楼玄、贺劭等人掌管机要事务,君主虽然有不足,但辅佐的大臣还算贤良。
到了吴国末年,大臣们相继离世,百姓才有了离散的想法,朝廷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天命随着时运衰落,晋军顺应时运发兵,士兵在阵前溃散,百姓在城邑奔逃,城池没有了屏障的坚固,山川失去了沟壑的险阻。
没有公输班的云梯那样的器械,没有智伯引水灌城的危害,没有楚庄王筑室围困的情况,没有燕人济西之战的军队,可不到十二天国家就灭亡了。
虽然忠臣悲愤,烈士殉节,又能挽回什么呢?曹操、刘备的将领不是一时之选,晋军也没有过去那么多兵力,攻守的方法也有先例,山川险阻也没改变,可成败的道理却相反,古今的趋势不同,为什么呢?因为彼此的教化不同,任用的人才也不一样。
《辨亡论》下篇说:从前三国鼎立,魏人占据中原,蜀汉占有岷山、益州,吴国控制荆州、扬州并包括交州、广州。
曹操虽然对中原有功,但残暴也很深重,百姓对他心怀怨恨。
刘备凭借险阻玩弄智谋,功绩微薄,风俗也很鄙陋。
吴桓王孙策用武力奠定基础,太祖孙权用德行成就大业,他聪明通达,气度深远。
孙权求贤若渴,体恤百姓如对待幼儿,接待士人尽显美德,亲近仁人倾注真诚的关爱。
从军队中提拔吕蒙,从俘虏中识拔潘濬。
对士人推心置腹,不担心被人欺骗;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担心权力被威胁。
对陆逊恭敬有加,以彰显他的威严;把禁军全权委托给周瑜,以助他作战。
居住简陋宫殿,吃简单食物,来丰厚地赏赐功臣;敞开胸怀,虚心接受谋士的计策。
所以鲁肃一见如故就托付自己,士燮冒险前来效命。
推崇张昭的德行而减少游猎的娱乐,赞赏诸葛瑾的建议而割舍情欲的欢乐,被陆逊的规劝感动而废除繁琐的刑罚,对刘基的建议感到惊奇而立下饮酒三杯的誓言,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等待吕蒙的病情好转,分出好的食物来养育凌统的孤儿,登上祭坛慷慨地把功劳归于鲁肃,放弃难听的话而相信诸葛瑾的气节。
因此忠臣争相献上谋略,志士都能尽力施展才华,宏大的规划和深远的谋略,本来就不限于小处。
所以百官都能合作,各种事务都能处理。
起初在武昌建都,群臣请求举行相应的礼仪,孙权推辞不答应,说:“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
宫殿车马服饰,都很简朴。
到了中期,天人的本分已经确定,各种制度的缺陷大致得到修正,虽然教化和纲纪比不上前代,但治国安民的措施,也足以处理政务了。
吴国土地几万里,士兵将近百万,田野肥沃,百姓精练,财物丰富,器具锋利,东边背靠沧海,西边阻隔险塞,长江控制着疆域,高山环绕着领土,国家的有利条件,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
假如中等才能的君主用正确的方法治理,贤人用恰当的手段管理,遵循遗留的制度,关心百姓、谨慎处理政务,依照既定策略,坚守险要地势,就可以长久存在,不会有危亡的祸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