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张纮却极力谦逊退让,不敢承受恩宠,孙权没有强迫他改变心意。
张纮常常在侍奉孙权饮宴时,用含蓄的话语、隐秘的示意,对孙权进行规劝讽谏。
《江表传》记载:起初,孙权对群臣大多称呼他们的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呼张纮为东部,以此表示对他们两人的敬重。
)后来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让他跟随自己征讨合肥。
(《吴书》记载:合肥城久攻不下,张纮进献计策说:“古代围攻城池,会打开一面缺口,来动摇守城敌军的军心。
现在我们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进攻又十分急切,实在担心敌军会拼尽全力死战。
陷入绝境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一下子攻克,趁着敌军援兵还没到,可稍微放宽包围,来观察他们的变化。”
参与商议的人意见不一。
恰逢敌军骑兵援兵赶到,多次到城下驰骋挑战。
)孙权率领轻骑兵准备前去冲击敌军,张纮劝谏说:“兵器是凶险的器具,战争是危险的事情。
现在您凭着旺盛的气势,轻视强横的敌人,全军上下没有不感到寒心的,即使能斩杀敌将、拔取敌旗,威震敌阵,这也是偏将的职责,不是主将应该做的事。
希望您能收敛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胸怀称霸天下的大计。”
孙权采纳了张纮的建议,停止了冲锋。
,!
撤军返回后,第二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又劝谏说:“自古以来承受天命的帝王,即使有上天神灵在上面辅佐,礼乐教化在下面传播,也还要依靠军事功绩来彰显功勋。
但用兵贵在顺应时机行动,之后才能树立威势。
现在您正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有扶助危难的功劳,应该暂且让军队休整,扩大农业种植,任用贤能之人,致力于推行宽厚恩惠的政策,顺应天命进行讨伐,这样不用劳师动众就能平定天下。”
于是孙权停止出兵,没有行动。
张纮建议应该把都城迁到秣陵,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
(《江表传》记载:张纮对孙权说:“秣陵是楚武王设置的地方,原名金陵。
这里地势山冈丘陵连接石头城,询问年老的人,他们说从前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这个县,望气的人说金陵地形有帝王都城的气象,所以秦始皇下令挖断连绵的山冈,改名为秣陵。
现在那些遗迹都还存在,此地有帝王之气,这是上天的旨意,适合作为都城。”
孙权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当时没能采纳。
后来刘备向东来到吴地,在秣陵住宿,巡视地形后,也劝孙权迁都到这里。
孙权说:“有智慧的人意见相同。”
于是迁都秣陵。
《献帝春秋》说:刘备到京城后,对孙权说:“吴郡离这里几百里,一旦有紧急情况,赶来救援很困难,将军没有考虑过驻守京城吗?”
孙权说:“秣陵有一百多里的小江,可以停泊大船,我正治理水军,会迁移到那里驻守。”
刘备说:“芜湖靠近濡须,也是个好地方。”
孙权说:“我想谋取徐州,应该靠近下游。”
臣松之认为秣陵和芜湖,距离相差无几,对于向北进军的便利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却说想谋取徐州,贪图秣陵靠近下游,这不合情理。
各种书籍都说刘备劝孙权迁都秣陵,而这里唯独说孙权自己想迁都,又是虚假错误的记载。
)孙权命令张纮返回吴郡迎接家人,张纮在路上生病去世。
临终前,他给儿子张靖留下遗书说:“自古以来拥有国家的人,都想施行德政来和盛世相比,至于治理的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
不是没有忠臣贤佐,而是他们不明白治国的根本,因为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情,不能采纳他们的意见。
人之常情是害怕困难而趋向容易,:()白话三国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