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不久后,选曹尚书同郡人缪祎因坚持己见不肯变通,遭到一群小人忌恨,被降职为衡阳太守。
刚接受任命,又因任职期间的事务被追查问责,缪祎上表谢罪。
他趁机顺路拜访薛莹,却又被人告发,说缪祎不知认罪,还带了许多宾客聚集在薛莹住处。
孙皓随即逮捕缪祎入狱,流放桂阳,薛莹则再次被遣回广州。
还没到广州,薛莹又被召回,恢复原职。
当时吴国的法令政策多有谬误,举措繁琐苛刻,薛莹常常上奏提出有益建议,陈述减轻刑罚、简化徭役的主张,以救助养育百姓,他的建议有时会被采纳施行。
后来薛莹升任光禄勋。
天纪四年,晋军征讨孙皓,孙皓向司马伷、王浑、王濬献上降书,那些降书都是薛莹撰写的。
薛莹到洛阳后,被晋武帝特别优先召见叙职,任命为散骑常侍。
他回答皇帝的询问、处理事务都条理清晰。
(干宝《晋纪》记载:晋武帝从容地问薛莹:“孙皓之所以亡国,是什么原因呢?”
薛莹回答说:“归命侯孙皓统治吴国时,亲近小人,胡乱施加刑罚,对大臣大将都不亲信,人人担忧恐惧,各自难以自保,国家危亡的祸根,实在是由此而来。”
武帝又询问吴国在世和去世的人士中谁贤谁愚,薛莹都一一如实回答。
)太康三年,薛莹去世。
他着有八篇文章,取名《新议》。
(王隐《晋书》记载:薛莹的儿子薛兼,字令长,清廉质朴有器量,资历声望如同中原名士,不像南方吴地人。
历任二宫丞相长史。
晋元帝即位后,薛兼多次升迁至丹杨尹、尚书,又担任太子少傅。
从薛综到薛兼,三代人都担任过太子太傅。
)评论说:张纮文辞条理清晰、意旨端正,是当世的优秀人才,孙策对待他仅次于张昭,确实是有原因的。
严畯、程秉、阚泽,都是一时的儒学大家。
至于严畯推辞荣耀、救助旧友,不正是长者风范吗!
薛综学识渊博、善于规劝进献,是吴国的良臣。
到薛莹继承父志着书立说,确实有先辈的遗风,然而在残暴酷烈的朝廷中,却能多次登上显要职位,君子对此也难免有所疑虑。
:()白话三国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