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听起来是提气的说法,意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但落在百姓身上,就有点雪上加霜了。
因为她们村,确实就只剩妇孺。
可任务到了头上,无论如何,都是要人力去运的。
因此,在里长的安排下,优先选择身强力壮的农妇,家有幼儿的除外,简单来说,就是要年轻、力大、无牵挂的。
公平起见,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人。
照这样下来,春华婶是不必去的,但柳双双原是养蚕女,到了新的村子,也就刚下地不久,要说力气是没多少,就占个年轻。
春华婶不放心,替了邻家的缺,也跟着来了。
这种事是允许的,毕竟里长的任务,就是征调那么多人去运粮,至于去的人是谁,这并不重要。
类似的情况,还有征兵,正常情况下,到了年纪的成年男丁,按朝廷规定,要应征服兵役,为期两年,这个数据,有专门的“账”
来记录,所以一个地方,次年要征多少兵,都是有数的。
但有些人不想应征,也能出钱给官府,称“更赋”
,官府就雇人替他服兵役。
算是募兵的雏形了。
现在显然是不行了。
按照就近原则,战场周遭郡县的男丁,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征调去了前线。
这样的征调不是一次性的。
一场有备而来的大战,显然不是拉着人,拉着装备,呼啦啦冲过去打就完了,还要提前准备粮草辎重。
一支军队出战,动不动就号称出兵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实则里边除了战兵,还有辅兵,后勤兵,民夫。
也就是说,所谓几十万兵马,并不全都是即战力。
真正与敌方士兵贴身交战的正兵在少数,与后勤人员的人数相比,一般是一比三,视后勤补给线长短为定,短的或许就一比二,长的一比五,甚至更多也有可能。
譬如远征漠北,南下百越之类的特殊情况。
加上运粮本身就需要消耗粮食,千里送粮,时常十不存一。
因此,才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的说法。
这是出兵前。
兵法强调“兵贵神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