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阿娘的声音很轻,像风穿过树叶,“我知道了,我不怪你,我只是……想再见你一面。”
她转过身,看向陈墨,脸上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容,像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谢谢你,帮我带了他的消息。
我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放心了。”
说完,林阿娘的身影慢慢走向案板,伸出手,轻轻摸了摸案板的边缘——那是她揉了一辈子面的地方,留下了她无数的等待与牵挂。
然后,她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像晨雾一样,慢慢消散在阳光里。
就在林阿娘的身影消失的瞬间,陈墨怀里的银汤勺光芒也暗了下去,恢复了原本的模样。
而案板上的那封信,突然泛起一层淡淡的光,然后慢慢变得泛黄,仿佛完成了它的使命。
老板站在一旁,早已泪流满面:“终于……林阿娘可以安心了。”
陈墨拿起碗里的面条,再尝一口时,那股缠在面里的柔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筋道,带着小麦的醇厚与臊子的咸香,一口下去,满是踏实的烟火气,再没有了之前的怅然。
“好吃,”
陈墨笑着说,“这才是驴蹄子面该有的味道。”
老板也笑了,擦了擦眼泪:“以后,这面里再也不会有那股柔劲了,林阿娘放心了,这面也就踏实了。”
当天下午,陈墨没有离开面铺,他向老板请教驴蹄子面的做法,想把这道藏着百年等待的美食,记入《味魂录》里。
老板很乐意,从选料到揉面,从煮面到做臊子,每一个步骤都细细讲解,还时不时说起林阿娘生前做面的习惯。
“林阿娘做面,最讲究选料,”
老板一边揉面,一边说,“面粉要选关中产的冬小麦,磨出来的粉才够筋道;和面要用温水,加少许盐,这样揉出来的面才有韧劲;醒面要醒够一个时辰,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擀面条时,要擀得薄而均匀,切成宽窄一致的条,这样煮出来的面才够入味。”
说着,老板拿起擀面杖,把醒好的面团擀成一张大薄饼,然后用刀切成细条,动作熟练而流畅。
“你看,这样切出来的面条,像不像驴蹄子的筋络?所以才叫驴蹄子面。”
陈墨认真地看着,时不时记在心里。
到了做臊子的时候,老板更是细致:“臊子要用五花肉,切成小丁,先在锅里炒出油脂,再加入姜、蒜、花椒、八角炒香,然后加入酱油、醋、料酒,最后加入清水,慢炖一个时辰,直到肉丁软烂,酱汁浓稠。
这样做出来的臊子,浇在面条上,香得能多吃两碗面。”
陈墨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记下每一个步骤,他知道,这道驴蹄子面,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林阿娘百年等待的见证,是她与柳文轩之间真挚情感的载体。
三、记录食谱,传承温情
当天晚上,陈墨住在西市附近的一家客栈里。
他借着油灯的微光,拿出《味魂录》,开始记录驴蹄子面的食谱。
布帛上已经写满了之前的食谱,从金钱蟹饼到运河鱼鲊,从藕粉圆子到羊肉泡馍,每一道菜都藏着一个故事,而今天,他要为这道驴蹄子面,写下属于它的篇章。
他先在布帛上写下“长安驴蹄子面”
六个字,字迹工整而认真。
然后,他根据老板的讲解,结合自己的观察,细细写下食材与步骤.
写完步骤,陈墨看着布帛,脑海中浮现出林阿娘站在案板前揉面的身影,还有她听到书信后释然的笑容。
他顿了顿,在步骤下方,又添了一段小字:
“此面初藏百年等待,筋道中含柔劲,食之怅然;今释情丝,韧道里满是烟火,甜咸相宜。
林阿娘以面为媒,守一世约定;柳文轩以信诉情,留此生遗憾。
然情意绵长,无关生死,唯念与懂,可解执念。
记此食谱,不仅为传面之味,更为传人间至情,愿尝此面者,皆能惜眼前人,莫留空等之憾。”
落款处,陈墨写下“盛唐长安西市,陈墨记”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味魂录》叠好,放回包袱中。
窗外的月光透过客栈的窗棂,洒在桌上,与油灯的微光交织在一起,温柔而静谧。
次日清晨,陈墨再次来到驴蹄子面铺。
此时的面铺,比往日更热闹了,食客们围坐在桌前,大口吃着面条,赞不绝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