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宋汴京州桥旁骨汤面孝子魂(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州桥冬寒,汤藏咸涩

北宋汴京的州桥,是全城最热闹的所在之一。

桥面青石板被往来车马碾得光滑,两侧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的幌子与食铺的热气交织,连冬日的寒风都似被这烟火气冲淡了几分。

唯独桥畔拐角处的“王记面铺”

,透着股与周遭热闹不同的沉静——铺子不过丈许宽,木门上贴着褪色的春联,屋檐下挂着一串风干的艾草,门口支着一口黢黑的铁锅,锅里咕嘟咕嘟熬着的猪骨汤,是这方寸小店唯一的热气来源。

陈墨背着装有《味魂录》的包袱,裹紧了身上的青布棉袍,在州桥旁的人流中慢慢穿行。

自离开长安后,他沿着汴河一路东行,辗转数月来到汴京。

这座北宋都城的繁华,比长安多了几分市井的鲜活:挑着担子卖糖葫芦的小贩沿街吆喝,穿长衫的书生驻足书摊前翻看话本,还有推着小车卖热汤的妇人,铜勺碰撞铁锅的声响清脆悦耳。

可陈墨的目光,却被那口飘着淡淡骨香的铁锅吸引——不是因为香味有多浓烈,而是那香气里,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咸涩,像冬日里未干的泪痕,勾得他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老丈,来碗骨汤面?”

铺子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说话的是个年过六旬的老妇人,头发花白绾成一个简单的发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短衫,袖口还沾着些许面屑,正是掌柜王阿婆。

她手里握着一根长勺,正轻轻搅动锅里的骨汤,眼神却有些涣散,望着汤锅上方的热气发呆,像是在想什么心事。

“劳烦阿婆,一碗骨汤面,多加些汤。”

陈墨走进铺子,找了张靠门的木桌坐下。

铺子虽小,却收拾得干净,桌面上摆着一碟粗盐和一罐辣椒油,墙角还堆着几捆干柴,显然是熬汤用的。

王阿婆应了声,转身从案板上拿起一团醒好的面团,熟练地揉擀起来。

她的动作不算快,手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有些变形,却依旧灵活,面片在她手中渐渐变薄,再用刀切成细面条,下入沸腾的骨汤里。

没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骨汤面就端到了陈墨面前——粗瓷碗里,雪白的面条浸在乳白色的骨汤中,几块炖得软烂的猪筒骨沉在碗底,汤面上飘着少许葱花,香气扑面而来。

陈墨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面条送进嘴里——面条筋道,带着麦香,可当骨汤滑过喉咙时,那股若有若无的咸涩再次浮现,不是盐放多了的咸,而是一种带着酸楚的涩,像强忍的眼泪落进了汤里。

他下意识摸向怀里的银汤勺,指尖刚触到勺身,就感觉到一阵轻微的颤动,紧接着,勺身泛出一层柔白色的光晕,像冬日里微弱的阳光,在勺面上映出一个模糊的身影。

陈墨屏住呼吸,仔细看向银汤勺——那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衫,裤脚挽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沾着些许泥点,显然是常年在外奔波的模样。

青年正蹲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往沸腾的骨汤里撒着什么,动作轻柔,眼神却满是关切,时不时还会侧耳听一听里屋的动静,像是在担心什么人。

“阿生,娘的咳嗽又重了,你别总熬汤到半夜,累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里屋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正是王阿婆的声音,只是比现在多了几分中气。

青年赶紧把布包藏进怀里,起身走到里屋门口,笑着说:“娘,我年轻,熬会儿夜不碍事。

这骨汤熬得久才鲜,您喝了补身子,咳嗽才能好。”

说着,他端起一碗刚盛好的骨汤,轻轻走进里屋,身影在勺面上渐渐模糊。

银汤勺的光晕慢慢暗下去,陈墨握着勺身的手却有些发紧。

他抬头看向王阿婆,只见她正坐在灶台旁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布偶,轻轻摩挲着,眼眶微微泛红。

“阿婆,您这骨汤里,是不是加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陈墨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王阿婆身子一僵,缓缓抬起头,看向陈墨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又有几分躲闪:“没……没加什么,就是普通的猪骨熬的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真的会炼丹真少爷从古代穿回来了迷途的叙事诗奔驰吧足球穿越蛮荒:异世夫妻靠种田称霸!无敌英雄系统公主与奸宦十万份穿越后回归冷婚热爱:总裁撩妻100式穿成虐文女配重修仙神秘酷宝:爹地,大佬妈咪飒爆了我的纸片人都是龙傲天我老婆是传奇天后狂傲战神替嫁给退婚流男主我以辅助女巫的身份超神了混在大唐做驸马我能强化妖魔我要做皇帝我真的是绝世高人娇妻难逃:总裁蜜宠上瘾亲爱的,该吃药了!日月重光弃少归来诸天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