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羊角市香,酪藏乡愁
元代大都的羊角市,是全城最鲜活的所在之一。
这里聚居着蒙古、回回、色目等各族百姓,街巷两旁的商铺挂着各式幌子:卖草原皮毛的蒙古帐篷前堆着雪白的狐裘,贩西域香料的回回铺子飘出豆蔻与肉桂的香气,还有推着小车卖胡饼的色目小贩,吆喝声带着异域的腔调。
而在街巷拐角处,一家挂着“草原乳酪”
木牌的小店,却凭着一股独特的酸香,吸引着往来行人——那是孛儿帖的乳酪铺。
铺子不大,却透着草原的质朴:门口摆着两个铜制的奶桶,桶身上刻着蒙古草原的花纹;店内的货架上,陶罐里装着金黄的乳酪,旁边还放着几串风干的沙棘果,酸香混着奶香,能飘出半条街。
孛儿帖正坐在灶台旁,手里握着一根木勺,轻轻搅动着锅里的鲜奶。
她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蒙古袍,腰间系着红色的腰带,头发编成两条长长的辫子,垂在胸前,脸上带着几分草原女子的爽朗,眼神却偶尔飘向窗外,像在思念着什么。
陈墨背着装有《味魂录》的包袱,在羊角市的人流中慢慢穿行。
自离开南宋苏州城后,他沿着运河北上,辗转数月来到大都。
这座元代都城的繁华,比南宋的临安多了几分多元的壮阔:穿着各式民族服饰的百姓擦肩而过,不同语言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连食物的味道,都带着草原与西域的异域气息。
可陈墨的目光,却被那股奶香与酸香吸引——不是因为味道有多浓烈,而是那香气里,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牧草香,像远在天边的草原,勾得他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客官,来块草原乳酪?”
孛儿帖看到陈墨,笑着起身招呼,声音带着蒙古语特有的浑厚,却又透着几分温和,“咱这乳酪,用的是呼伦贝尔草原的鲜奶,还加了沙棘果,酸中带甜,能解腻。”
“劳烦孛儿帖姑娘,一块乳酪,再给我盛碗热奶。”
陈墨走进铺子,找了张靠炉边的木桌坐下。
桌上摆着一个小小的铜盘,盘里放着一小块乳酪,旁边还有一小碟沙棘果,显然是供客人试吃的。
孛儿帖应了声,从陶罐里取出一块乳酪,放在铜盘里,又从锅里舀了一碗热奶,端到陈墨面前。
乳酪呈淡黄色,表面撒着少许磨碎的沙棘粉,看起来格外诱人;热奶冒着热气,奶香扑鼻,还飘着一丝淡淡的牧草香。
陈墨拿起乳酪,咬了一口——酸香在口腔里散开,带着鲜奶的醇厚,沙棘果的清甜中和了乳酪的厚重,口感细腻,让人回味无穷。
可当热奶滑过喉咙时,那股牧草香突然变得清晰,不是奶本身的香气,而是一种带着思念的乡愁,像草原上未散的风,藏在奶香里,让人心里一沉。
陈墨下意识摸向怀里的银汤勺,指尖刚触到勺身,就感觉到一阵轻微的颤动,紧接着,勺身泛出一层淡淡的绿色光晕,像极了草原的颜色,与之前遇到的粉白色、暗红色光晕都截然不同。
他屏住呼吸,仔细看向银汤勺——那是个三十多岁的蒙古壮汉,穿着一身深色的蒙古袍,腰间别着一把弯刀,正站在草原的奶桶旁,手里捧着一碗鲜奶,对着身边的孩童笑着说:“阿古拉,等爹挣了钱,就带你回草原,看漫山的牧草,骑最快的马。”
孩童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穿着小小的蒙古袍,手里拿着一串沙棘果,用力点了点头:“阿爸,我要跟你一起放牛羊,还要喝你熬的鲜奶!”
壮汉笑着摸了摸孩童的头,转身将鲜奶倒进铜锅,开始熬煮乳酪,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可画面突然一转,暴雪漫天,壮汉抱着一个奶桶,在雪地中艰难行走,风裹着雪粒打在他脸上,他却紧紧护着奶桶,嘴里还念叨着:“阿古拉还等着喝鲜奶……不能丢……”
银汤勺的光晕慢慢暗下去,陈墨握着勺身的手却有些发紧。
他抬头看向孛儿帖,只见她正弯腰给一个孩童擦脸——那孩童穿着小小的蒙古袍,眉眼间与银汤勺里的壮汉有几分相似,想必就是阿古拉。
“孛儿帖姑娘,您这乳酪里,是不是加了草原的牧草?”
陈墨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我尝着,总觉得有股草原的味道,像在思念着什么。”
孛儿帖身子一僵,手里的布巾停在半空,缓缓抬起头,看向陈墨的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又有几分躲闪:“客官是个细心人……那是我丈夫巴图的念想。
巴图走了,可这乳酪里的牧草香,却像他还在一样。”
二、牧人遗愿,盒藏草籽
孛儿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进陈墨心里,泛起层层涟漪。
他看着孛儿帖泛红的眼眶,轻声说:“孛儿帖姑娘,要是您不介意,能不能跟我说说巴图的事?”
孛儿帖点了点头,拉着阿古拉坐在陈墨对面,慢慢说起了巴图的故事——巴图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人,骑术精湛,还做得一手好乳酪。
三年前,为了给阿古拉挣学费,让他能在大都读书,巴图跟着商队来到大都,把草原的乳酪卖给各族百姓。
他每次寄钱回家,都会在信里说:“等攒够了钱,就带孛儿帖和阿古拉回草原,再也不分开。”
“去年冬天,巴图说要回草原拉鲜奶,等回来就给阿古拉带草原的牧草籽,让他看看草原的草是什么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