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堆麦垛要用到一种木头做的叉子,把地上的麦秸叉起来,再堆垛到一起。
喻商枝仔细观察了一番别家是怎么干的,得出结论——这东西有点像戳羊毛毡,越戳越结实。
且各家习惯不同,堆出来的形状也不一样,有些像一个圆筒,有些像一个圆球,有些上头是尖的,有些则像一个大蘑菇。
他们家地少,麦秸也少,堆不成那么壮观的大麦垛,但垒一个小的倒是绰绰有余。
喻商枝一边跟着温野菜有样学样,一边听他讲有关麦垛的故事。
“每年麦子收完,都有因为麦垛吵架的,今天怕是也不例外,到时候村长有得忙了。”
有人爱占小便宜,趁人不注意抽别家的麦秸回去用,被人发现了少不得一顿吵。
还有家里的鸡鸭走丢,钻到麦垛里下蛋的,有些人见麦垛里多了蛋,也不会去问是谁家鸡鸭生的,而是直接昧下。
更别提还有村里的年轻人,夜里借着高大的麦垛打掩护互诉衷情的。
“村里人就这样,农忙的时候精力都在地里,反而没空干别的,等到农闲的时候,才叫一个鸡飞狗跳。”
这些小事被温野菜说得活灵活现,听得喻商枝不住勾唇。
最后夫夫两个合力堆出一个不那么好看的麦垛,但温野菜拍了拍表示够用了。
家里马上要盖新屋,垒猪圈什么的,加上鸡窝和鸭窝时不时也要换垫料,到时候这些麦秸都用得上。
夏收收尾已经过了初十,麦子留出要缴粮税的那部分,其余的可以留下自家吃,也可以推去镇上卖给粮行。
这两天就陆陆续续有人来借温家的牛车往镇上运麦子,因为想着自家也用不上,温野菜也就借了几家人,一来一回收十文钱。
定下后,各家就排着队用牛车,大多是早上借走,午后还回来。
如今村里没有人敢怠慢温家,因而送回来时都把车拾掇地干干净净,还会顺手给大黄牛割几把草料。
粮食重,压得牛车走不快,所以也没人着急赶路。
看起来大黄牛也没累着,每日悠哉悠哉地去,悠哉悠哉地回,晚上在家吃饱喝足,第二天再出去拉车赚钱。
数日下来,温野菜数了数大黄牛赚来的几十文,喜滋滋地穿成钱串子,揣着去水磨村割猪肉,回来用新磨的白面做包子。
喻商枝也跟着他一道去,除了买肉,还要再去找一次张木匠。
盖新屋缺一根梁木,除此之外的木门、木窗也要定做。
时隔好久再来水磨村,两人都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唐家的宅院在必经之路,经过时难免看了一眼,村里青砖瓦房难得,按理说唐家没人了,势必会被亲戚瓜分掉,但大概由于唐文死在屋里,所以这屋子就没人敢住。
两人先去寻了张木匠,一听他们要买梁木,张木匠立刻就把两人领进了后院。
只见院子里满是堆放的木头。
温家只是要盖一间小屋,梁木的选择上不需要那么讲究。
如果是彻底盖一个新宅院,正屋里的房梁就得家主亲自去林子里选,就连什么时候砍伐,都要算一个良辰吉时。
“这都是好木头,杉木、榆木和红椿木,我这都有。”
张木匠说的都是常见的房梁用材,其中杉木和榆木便宜些,红椿木最贵,喻商枝和温野菜商量着,选了一根榆木。
不过这根榆木还是原始的树干样式,还得等张木匠按照房梁的规格制好,再干燥几日才能用。
在此期间,房子也就差不多盖好了。
至于木门、木窗之类,都是常规的样式,现在家里虽然有闲钱,可暂时并不想花在这上头,盖新屋的原因也是因为家里实在住不下了。
“不如再给二妞打一口箱子放衣服?”
喻商枝听张木匠讲这根木头做成房梁之外应该还有剩余,问他们要不要打点别的家具,顺嘴建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