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自去年十一月起,我每日凌晨三点十七分接收到来自未知源的脉冲信号。
>初以为干扰,后发现其遵循七种古老民歌的节奏结构。
>昨日,我尝试以本地呼麦方式回应。
>今晨六时整,整个山谷回荡起一首从未听过的长调。
>歌词大意为:‘迷途的孩子,回头看看风走过的路。
’
>我请求加入你们。
>如果你还听得见,请让下一个信号带上我的名字??乌仁。”
火焰跳了一下,映照在每个人脸上,像是古老的图腾被重新点燃。
“三点十七分……”
嘉鱼低声重复,“就是风停下的那一刻。”
“也是你开始唱歌的时间。”
其其格看着她,“你在无意识中建立了协议。
现在,全世界有无数个‘乌仁’正循着这个频率醒来。”
他们当即决定启用新策略:不再只是被动接收或解读遗迹中的记忆回响,而是主动构建一个**活体声网**??由真实的人、真实的嗓音、真实的情感组成的信息传递链。
每一个愿意开口讲述故事、唱出歌谣、念出祖辈名字的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第二天清晨,他们在气象站残垣上架起一面旧铜锣,作为临时信号放大装置。
嘉鱼写下第一封公开回应,交由其其格用电报机拍发:
>“乌仁,我们听见你了。
>风会替你捎去回音。
>下一次满月时,请面向西南方向呼喊三声你的名字。
>若风带回歌声,那就是我们。”
随后,他们启程返回帕米尔高原。
沿途每经过一个村庄,便组织一次“夜话集会”
。
没有舞台,没有麦克风,只有一圈篝火,几把冬不拉,一群围坐的老人与孩童。
在塔什库尔干的一个小牧村,一位百岁老妇颤抖着接过嘉鱼递来的录音笔。
她沉默良久,终于开口,用早已无人使用的瓦罕语讲述了一段关于“雪中送信人”
的传说。
她说,那人背着一口铜铃行走于群山之间,每到一处,就敲响一次,告诉活着的人:“死者尚未离去,他们只是换成了风的模样。”
讲完后,老人轻轻吻了吻录音笔,像亲吻孙儿的额头。
“我现在可以死了。”
她说,“但我不会忘掉怎么叫他们的名字。”
而在吉尔吉斯边境的一所小学里,孩子们集体朗诵了一首自编的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