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帆掏出相机,拍下王阿婆捶年糕的样子,拍下陈姐吃嵌糕的满足,拍下张叔煮豆浆的场景。
照片里,晨光洒在老街上,青石板路泛着光,嵌糕摊的蒸汽飘起来,像一层薄纱,王阿婆的笑容、陈姐的眼泪、张叔的招呼,都定格在画面里,温暖而真实。
“阿婆,我能跟您学捶年糕吗?”
陆帆突然说,他放下相机,走到石臼旁边,“我想试试,感受一下这门手艺。”
王阿婆愣了一下,笑着说:“可以啊,不过捶年糕要力气,你可能捶不动。”
她把木槌递给陆帆,“你试试,要用力往下捶,不能轻,也不能太用力,不然年糕会溅出来。”
陆帆接过木槌,木槌比他想象的重,他握住手柄,深吸一口气,抡起手臂,木槌落在年糕上,“咚”
的一声,年糕溅起一点粉,他赶紧收力,却差点把木槌掉在地上。
王阿婆笑着说:“慢慢来,不用急,捶年糕要找对力道,不是用蛮劲。”
陆帆点点头,又试了一次,这次他轻轻抡起手臂,木槌落在年糕上,力道刚好,年糕没有溅出来,反而更糯了一点。
他捶了几下,手臂就开始发酸,汗也冒了出来:“阿婆,这也太累了,您每天要捶这么久,真不容易。”
“习惯了就好,”
王阿婆接过木槌,继续捶年糕,“以前我跟我婆婆学做嵌糕,她就跟我说,做嵌糕要耐得住性子,捶年糕要捶够时间,放馅料要放得实在,不能偷工减料,不然砸的是自己的招牌。”
陈姐在旁边说:“我奶奶也跟我说过,以前温岭的嵌糕摊,都是这样,靠的是口碑,谁家的年糕糯,谁家的馅料实在,老街的人都知道,不用宣传,生意就好。”
她吃完嵌糕,把油纸袋扔进垃圾桶,“阿婆,我打包的那个嵌糕,您帮我多包一层油纸,我怕路上凉了。”
“好嘞,”
王阿婆把打包的嵌糕裹了两层油纸,又放进一个塑料袋里,“这样就不会凉了,你到了杭州,要是凉了,就蒸五分钟,跟刚做的一样。”
陈姐接过塑料袋,对陆帆说:“你要是想了解嵌糕的故事,我可以跟你说说,我从小就吃嵌糕,我奶奶以前也做嵌糕,不过没有阿婆做得好。”
陆帆点点头,跟着陈姐走到老街的石凳上坐下,小海也跟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杯豆浆。
陈姐看着手里的塑料袋,眼神温柔:“我奶奶以前做嵌糕,也是用石臼捶年糕,每天早上西点就起来,捶完年糕就去田埂边摆摊,那时候农民下田早,都来买她的嵌糕,我小时候就跟着她,帮她递油纸,她总说,嵌糕是温岭人的命,以前穷的时候,能吃一个嵌糕,就觉得很幸福了。”
“那时候嵌糕的馅料没现在这么多吧?”
陆帆问。
“是啊,以前只有土豆丝和豆面碎,偶尔有一点肉,”
陈姐笑了,“我小时候最盼着过年,过年的时候,奶奶做嵌糕会放很多肉,还会放虾米,我一次能吃两个。
后来我去杭州上大学,就很少吃到嵌糕了,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阿婆这里吃嵌糕,好像只有吃了嵌糕,才觉得真的回家了。”
小海在旁边说:“我也是,我去外地读书的时候,最想的就是嵌糕,每次放假回来,都要拉着同学来吃,他们都说好吃,说要跟我来温岭玩。”
陆帆掏出笔记本,写下陈姐的话:“陈姐,杭州工作,每年回温岭吃嵌糕,奶奶曾在田埂边卖嵌糕,以前嵌糕馅料简单,是穷人的美味,现在是游子的乡愁。”
他抬头问:“陈姐,你觉得嵌糕为什么能成为温岭人的乡愁?”
陈姐想了想,说:“因为嵌糕包裹的是家的味道,你看它的年糕皮,暖暖的,像妈妈的怀抱,馅料里有肉有菜,像家里的饭菜,不管你走多远,吃一口嵌糕,就觉得家在身边。
我在杭州的时候,有时候加班到很晚,就会想起阿婆的嵌糕,想起奶奶的嵌糕,觉得再辛苦也没关系,因为还有家可以回。”
陆帆点点头,心里有了共鸣,他想起自己的家乡杭州,想起外婆做的西湖醋鱼,每次他出差回来,外婆都会做给他吃,那也是他的乡愁。
他看着老街的人来人往,卖海鲜的阿婆在吆喝,买早点的人在排队,王阿婆的嵌糕摊前又排起了队,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祥和。
“你看阿婆,”
陈姐指着嵌糕摊,“她做嵌糕做了三十年,从来没有涨过价,还是五块钱一个,馅料却越来越多,她总说,赚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老街的人吃到熟悉的味道,让在外的游子回来能吃到家的味道。”
陆帆想起昨天遇到的王老板,也是这样,坚守着一门手艺,不为赚钱,只为给顾客留一份味道。
他突然明白,这些手艺人,才是美食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手艺,包裹着城市的记忆,包裹着游子的乡愁,让味道成为连接家与远方的纽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