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iconicon-uniE0D2"
>起来,吸一口,满是粽香。
蒸笼旁边站着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穿着浅蓝色的工作服,衣服的领口和袖口都洗得有些发白,却熨烫得平整。
她系着一条藏青色的围裙,围裙上用红线绣着“诸老大”
三个字,针脚细密,是她结婚时母亲亲手绣的,现在己经穿了二十多年,围裙的边角有些磨损,她就用同色的线小心地缝补好,舍不得扔。
阿姨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黑色的牛角发簪固定着,发簪的顶端刻着一朵小小的莲花,是她母亲传下来的老物件。
她的眼角有淡淡的皱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月牙,透着股让人安心的暖意。
她的手上沾着点糯米粉,指关节处有几道浅浅的疤痕,还有一层厚厚的老茧——后来陆帆才知道,那些疤痕是年轻时包扎粽子时被稻草勒的,老茧是常年煮粽子、揉糯米磨出来的。
“小伙子,要买粽子吗?”
阿姨抬起头,看到陆帆,停下手里的活,笑着问。
她的声音很软,带着湖州话特有的调子,尾音轻轻往上扬,像在唱歌。
她手里正拿着一个刚蒸好的粽子,用青箬叶裹着,外面用稻草捆得整整齐齐,正准备放进旁边的竹篮里。
“诸阿姨您好,我想买几个粽子,”
陆帆走到柜台前,柜台是老松木做的,表面被磨得光滑发亮,能映出人的影子,“昨晚在周生记遇到的李大爷推荐我来的,他说您家的蛋黄肉粽最好吃。”
柜台上面摆着西个竹篮,每个竹篮上都贴着手写的白色标签,字迹娟秀,分别写着“蛋黄肉粽”
“鲜肉粽”
“豆沙粽”
“红枣粽”
。
竹篮是手工编织的,竹篾之间的缝隙很小,里面铺着一层干净的白纱布,纱布上的粽子一个个码得整齐,青箬叶的边缘露在外面,透着新鲜。
“哦?李大爷啊!”
诸阿姨眼睛一亮,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他可是我们家的老顾客了,从二十多岁就来买粽子,现在都七十多了,每次来都要买十个蛋黄肉粽,说要给在上海的孙子带过去。
那孩子从小就爱吃我们家的粽子,每次回南浔,都要亲自来店里买,说‘诸奶奶包的粽子最香’。”
诸阿姨说着,从蒸笼里拿出一个还冒着热气的蛋黄肉粽,用干净的油纸包了一下,递到陆帆手里,“来,先尝尝热乎的,刚出锅的,凉了味道就差了点意思。
我们家的粽子,热吃和凉吃是两个味,热吃的时候,蛋黄的油能渗进糯米里,香得很;凉吃的时候,糯米更有嚼劲,适合夏天当点心。”
陆帆接过粽子,油纸的温度透过指尖传过来,暖乎乎的,粽香也更浓了。
他学着诸阿姨的样子,轻轻解开稻草——稻草是干的,却很有韧性,捆得很整齐,每一道都间距均匀,解开的时候还能闻到淡淡的稻草香,那是乡下稻田里的味道,很干净。
剥开青箬叶的瞬间,一股更浓郁的香气涌了出来。
青箬叶是深绿色的,边缘很整齐,上面还带着点水珠,那是蒸粽子时凝结的蒸汽。
里面的糯米泛着油亮的光泽,像一颗颗
iconicon-uniE0D0"
>
iconicon-uniE0D1"
>的珍珠,紧紧地粘在一起,却不粘手。
糯米中间夹着一大块五花肉,肉的颜色是深褐色的,油汁己经完全渗进了糯米里,让周围的糯米都变成了浅褐色。
还有一个完整的蛋黄,蛋黄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油正慢慢从蛋黄里渗出来,顺着糯米往下流,看起来油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