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家的面条都是手工擀的,你看,”
她拿起一根面条,对着光看了看,“面条要擀得薄,还要均匀,煮出来才好吃。
和面的时候要加适量的水,水多了面条软,水少了面条硬,醒面要醒一个小时,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有嚼劲。”
老赵很快就把面煮好了。
他先在一个粗瓷碗里放了一勺酱油——酱油是镇江本地的老字号,颜色很深,香味很浓;然后放了一小块猪油,猪油是刚熬的,还带着点温度,很快就融化了;接着放了少许味精和一把葱花,葱花是刚切的,翠绿翠绿的,很新鲜;最后用滚烫的开水冲开,一碗鲜美的汤底就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然后他把煮好的小刀面捞进碗里,面条细而均匀,颜色洁白,还带着点透明,躺在汤底里,像一根根银丝;最后他把现炒的长鱼盖在上面,长鱼是切成段的,颜色金黄,冒着热气,上面还撒了点葱花,看起来很
iconicon-uniE089"
>
iconicon-uniE023"
>。
“好了,小伙子,找地方坐,小心烫!”
老赵把碗递给陆帆,又转身去给下一位客人煮面,嘴里还吆喝着,“张大爷,您的腰花面好了,还是老样子,多汤少面?”
“对对对,多汤少面,”
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人笑着回应,“老赵,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煮的面还是以前的味道,吃了几十年了,都吃不腻。”
陆帆找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刚端起碗,就闻到了浓郁的香气——汤底的鲜、猪油的香、长鱼的嫩、葱花的清香,混在一起,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他先喝了一口汤,滚烫的汤滑过喉咙,先是酱油的咸鲜,接着是猪油的醇厚,然后是葱花的清香,一点都不腻,反而很清爽,暖得人从喉咙到胃里都舒服。
他夹起一筷子面条,面条很细,却很有嚼劲,不会一夹就断,吃起来滑滑的,还带着点面香,嚼的时候能感觉到面条的纹理,很有口感。
长鱼是现炒的,肉质很嫩,没有一点腥味,带着点酱油的香,还有点葱花的清香,嚼起来很入味,一点都不柴。
陆帆想起老爷爷说的蘸醋,就从包里拿出老爷爷给的那瓶醋,倒了一点在小碟子里,把长鱼蘸着醋吃——醋的酸刚好中和了长鱼的油,让长鱼更嫩,也让汤底的鲜更突出,好吃得停不下来。
他又把面条蘸着醋吃,面条的香和醋的酸混在一起,味道更丰富,一点都不单调。
“小伙子,味道怎么样?”
旁边一位正在吃面的老爷爷笑着问,他看起来七十多岁,穿着蓝色的布衫,手里拿着一个搪瓷杯,里面装着茶,杯子上印着“镇江”
两个字,己经有些模糊了。
“好吃,太好吃了!”
陆帆点头,又喝了一口汤,“面条有嚼劲,汤底鲜,长鱼也嫩,比我在南京吃的皮肚面更清爽,皮肚面的汤比较浓,这个汤更鲜,不腻。”
“那是,”
老爷爷笑了,放下搪瓷杯,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面条,“镇江的锅盖面讲究的就是‘鲜’和‘劲’,汤底不能太浓,不然会盖住面条的香;面条不能太烂,不然没嚼劲。
我们镇江人早上都爱吃一碗锅盖面,有的吃长鱼,有的吃腰花,有的吃肴肉,有的吃鸡蛋,各有各的味,但是都离不开这碗汤底和这把小刀面。”
老爷爷还跟陆帆说,他每天早上都来“老赵面馆”
吃一碗腰花面,己经吃了二十年了。
“以前我在镇江的纺织厂上班,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来这里吃一碗腰花面,然后去上班,中午在厂里吃,晚上回家吃。
现在退休了,不用上班了,还是每天早上来这里吃一碗,习惯了,一天不吃就觉得少点什么。
老赵的手艺好,面煮得好,人也好,有时候我忘带钱,他也让我先吃面,下次再给,这样的老板现在不多了。”
陆帆跟老爷爷聊了一会儿,知道他姓刘,以前是纺织厂的工人,退休后每天都来“老赵面馆”
吃面,跟老赵是老熟人了。
“老赵这个人实在,食材都是新鲜的,从不卖隔夜的浇头,长鱼每天早上现划,腰花每天早上现切,肴肉每天早上现做,所以生意一首这么好,老主顾也多。”
吃完面,陆帆跟老赵结账,老赵还笑着问:“小伙子,味道怎么样?下次再来吗?下次来试试我们家的腰花面,腰花是现切的,用料酒和淀粉抓过,炒出来嫩得很,一点都不腥;还有肴肉面,肴肉是我老伴儿做的,用猪蹄煮的,肥而不腻,好吃得很。”
“一定来!”
陆帆点头,跟老赵和刘爷爷道别,走出了面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