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帆道谢,继续往前走。
路上遇到卖糖粥的小摊,摊主老爷爷推着三轮车,车斗里放着大铜锅,边缘磨得发亮,盖着厚木板保温。
老爷爷掀开木板,里面是深红色的糖粥,撒着桂花和葡萄干,热气裹着甜香飘过来。
“小伙子,来一碗糖粥?”
老爷爷声音温和,像晒过太阳的棉被,手里拿着青花瓷碗,碗沿有点磕碰,却洗得干净,“苏州的糖粥,用本地糯米加红糖、桂花熬的,熬两个小时才够绵,甜而不腻,暖身子。”
陆帆接过碗,尝了一口——糯米熬得很烂,一抿就化,红糖的甜带着桂花清香,慢慢在嘴里散开,葡萄干的酸甜中和了粥的绵密,暖粥滑进喉咙,从胃里暖到心里。
“爷爷,您这糖粥卖了多少年了?”
他问,碗还带着铜锅的余温。
“三十年了,”
老爷爷笑着,眼角皱纹挤成菊花,“我年轻的时候推着自行车卖,车后座绑着铜锅,走几步喊一声‘糖粥——桂花糖粥——’。
现在换成三轮车,更方便了,每天十点出来,五点回去,卖完就收摊,保证新鲜。”
他指了指巷子口,“你是去吃哑巴生煎的吧?那一家的生煎,我也常去吃,老板姓许,人实在,馅料足,汤汁多。
以前他父亲在的时候我就去,现在他儿子都能帮忙做了,时光过得真快。”
陆帆喝完糖粥,付了钱,老爷爷还多给了他一把桂花:“放在兜里,香得很,苏州的桂花要到十一月才落,现在正是最香的时候。”
陆帆把桂花揣进兜,甜香混着糖粥香,很好闻。
快到大儒巷时,陆帆看到前面有人排队,队伍沿巷子口拐弯,像条长龙。
排队的人里,有背包的游客、提菜篮的本地阿姨、抱孩子的年轻夫妻,大家安静排队,偶尔聊天,话题多是“今天要等多久”
“上次汤汁溅到衣服上”
。
陆帆站到队伍后面,前面是穿黑棉袄的苏州阿姨,头发烫成卷,用黑发卡别在脑后,手里拿着印着“苏州园林”
的保温桶,要打包回去给家人吃。
“阿姨,您经常来吃这家生煎吗?”
陆帆问。
“是啊,”
阿姨笑着,苏州口音明显,“我从小就吃这家的生煎,那时候老板还是小伙子,现在都当爷爷了。
以前店在大儒巷的小院子里,只有一张桌子,我们蹲在门口吃,现在搬到这边,大了点,还是要排队。
不过排队也值得,你吃了就知道,比其他家的好吃多了——外皮脆,肉馅鲜,汤汁多,还不腻。”
陆帆点头:“阿姨,为什么叫哑巴生煎啊?是老板不会说话吗?”
“不是的,”
阿姨摆摆手,保温桶轻轻晃了晃,“以前是老板的父亲做生煎,人老实,不爱说话,见人就笑,大家都叫他‘哑巴’,后来他儿子接手,还是叫这个名字,反而成了招牌。
现在全国都知道苏州有哑巴生煎,冲名字也冲味道来的。”
阿姨说,以前老板父亲每天只做两百个,卖完收摊,很多人早早就来排。
有次她生病了想吃,老板父亲特意多做西个送上门,还不要钱,“那时候觉得,这生煎不仅好吃,还暖人心。”
排队时,生煎的香味飘过来,面粉的焦香混着肉馅的鲜,还有葱花和芝麻的香,勾得人肚子首叫。
队伍慢慢往前挪,陆帆能看到店铺外观了——两层老房子,木质门脸,挂着黑色招牌,金色的“哑巴生煎”
旁写着“始于1980年”
,招牌边缘有点发黑,却透着岁月厚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