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帆刷了码上车,车里的人不算多,后排靠窗的位置还空着。
他刚坐下,就听到司机用带着南通方言的普通话报站:“下一站,滨江公园,要下车的乘客请准备。”
同排的座位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手里拿着一个收音机,正放着南通评弹,琵琶的声音婉转,配合着演员软糯的唱腔,像流水般淌进耳朵里。
老爷爷察觉到陆帆在听,笑着调大了音量,“小伙子,第一次来南通吧?听评弹解解闷,我们南通的评弹,跟苏州的不一样,多了点江风的味道”
。
陆帆点点头,跟老爷爷聊了起来,老爷爷说他是退休的船工,跑了一辈子长江,“以前跑船的时候,最盼着靠岸吃顿河豚,现在老了,走不动了,就每天坐公交来滨江公园看看江,听听评弹”
。
公交沿着长江中路行驶,路边的建筑渐渐从现代写字楼变成白墙黛瓦的老房子。
路过滨江公园时,陆帆隔着车窗看到江堤上的人,有的牵着金毛犬散步,狗尾巴摇得欢快;有的举着相机拍江景,镜头对着远处的货轮;还有几个孩子在草坪上放风筝,风筝是燕子形状的,飞得很高。
江面上的货轮鸣着汽笛,声音浑厚,在江面上飘得很远,像在跟岸边的人打招呼。
公交拐进寺街路口时,车速慢了下来,路边的老槐树遮住了阳光,树影落在青石板路上,斑驳得像幅水墨画。
树枝上挂着几个鸟笼,画眉鸟的叫声清脆,偶尔有落叶飘下来,落在行人的肩膀上。
寺街是南通的老街区,青石板路被几百年的脚步踩得发亮,缝隙里长着淡淡的青苔,下雨天会变得有些滑。
两侧的房子多是明清时的砖木结构,墙面上爬着绿色的藤蔓,有的门楣上挂着褪色的木牌,用红漆写着“张记茶食”
“李宅”
,木牌的边角被风吹得有些卷曲。
有的门口摆着盆栽,月季开得正艳,粉色的花瓣上沾着露珠;有的窗户挂着蓝布窗帘,风吹过时轻轻晃动,能看到屋里摆着的老藤椅。
门口的石阶上,坐着几位晒太阳的老人,手里摇着蒲扇,有的搓着核桃,核桃壳被盘得发亮;有的给旁边的小孩讲故事,讲的是长江里的“水怪”
传说,小孩听得眼睛瞪得圆圆的。
陆帆按着导航找“王家河豚馆”
,转了两个弯,就看到巷口挂着的木招牌——黑底红字,“王家河豚馆”
五个字是用毛笔写的,笔锋有力,旁边挂着个小小的红灯笼,下面坠着的布条上印着“三代传承”
,风吹过时轻轻晃着,布条的边缘有些磨损。
推开门时,店里的香味先飘了过来——不是浓烈的油香,是淡淡的鲜,混着姜和葱的味道,还有一丝黄酒的醇香,像刚掀开的蒸笼里散出的气息,不冲鼻,却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店里的桌椅都是老松木的,桌面被磨得光滑,能看到木头的纹理,椅子的靠背上刻着简单的花纹,是“福”
字的图案。
靠墙的位置摆着个玻璃柜,里面放着几个陶罐,标签上用墨笔写着“河豚酱油”
“秘制姜片”
“陈年黄酒”
,陶罐的表面有些斑驳,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玻璃柜旁边挂着一叠红色的证书,最显眼的是“江苏省河豚鱼烹饪操作资质证书”
,照片上的男人穿着白色厨师服,笑容憨厚,眼角有几道浅浅的皱纹,看年纪该是阿明说的“王师傅”
。
柜台后的架子上,还放着几个客人送的锦旗,上面写着“河豚鲜天下,匠心传三代”
“江南第一鲜,王家味道醇”
。
“小伙子,吃河豚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