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培育舱的第一颗露珠顺着土豆叶尖坠落时,俞天正将最后一块陶片嵌入拼图。
储藏室的应急灯在陶片上投下菱形光斑,三足钵底部的坐标随着碎片拼接逐渐清晰,“诺克提斯迷宫以西47公里,海拔-123米”
的刻字泛着淡金色,与机械义眼扫描出的卷4数据重叠时,误差数值在全息屏上跳动至0.08公里,最终定格为绿色的“吻合”
标识。
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覆盖整面墙壁,火星卫星地图正以坐标点为中心放大。
200米深处的球形空洞在三维剖面中闪烁,密度检测的绿色曲线与仰韶陶器的基准线几乎重合,0.02gcm3的误差被林夏用红色方框标注:“这是烧制温度差异导致的,空洞岩壁的石英结晶度比三足钵高3%,说明建造时的窑温更高。”
她调出岩壁反射波图谱,那些起伏的波纹在经过算法转化后,变成与三足钵陶壁相同的声波响应——就像有人用八千年前的制陶工艺,在火星地下雕琢了个巨大的陶器。
俞天的指尖抚过坐标旁的微刻痕,那些比发丝还细的纹路在机械义眼的放大下,露出与父母笔记相同的笔迹。
“球形空间”
西个字此刻在记忆中变得滚烫,他突然将陶片拼图翻转,背面的螺旋纹路与培育舱土豆苗的根系结构形成奇妙的映射,根系总长12cm的末端,恰好指向坐标点的海拔数值——-123米的负号,在全息投影中化作条向下延伸的红线,首抵球形空洞的核心。
储藏室角落的通风口传来细微的机械运转声。
俞天的机械义眼切换至红外模式,发现马库斯安装的微型摄像头正对着拼图,镜头的红外光点与坐标点的红色标记重叠。
终端同步显示的监控日志里,“42%共振频率”
的字样被标成橙色预警,旁边附着归墟前哨站的能量场图谱,其中第七个谐振峰与球形空洞的重力异常曲线形成完美的正弦波叠加。
“岩壁的曲率半径是精准计算的结果。”
林夏将空洞三维模型的横截面放大,15米的半径数值在全息屏上分解成无数个小圆弧,每个圆弧的切线角度都对应着仰韶陶轮的旋转参数,“这是用制陶的‘轮制法’扩建的空间,只是将陶轮换成了行星级别的地质运动。”
她的指尖划过模型内壁,那里突然浮现出与三足钵相同的指纹印,尺寸比人类手掌大7倍,指纹的螺旋角度与坐标点的经纬度存在数学关联。
马库斯的终端在此时收到新数据。
监控系统自动捕捉到陶片拼图背面的螺旋纹路,与归墟前哨站的能量回路进行比对后,共振频率从42%攀升至47%。
他盯着屏幕上同步传输的球形空洞模型,机械臂的液压装置突然轻微震颤——这个深度恰好是归墟探测器常用的埋藏深度,而2.3gcm3的密度值,与前哨站能量核心的陶器基座完全一致。
俞天将陶片拼图放入密度检测仪时,储藏室的灯光突然闪烁。
仪器显示的波动曲线与林夏调出的空洞重力异常曲线交织,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能量图谱,图谱节点处的数值恰好对应三鼎“工”
属性鼎的能量输出参数。
他突然想起父母笔记里夹着的地质样本照片,那些标着“-123米”
的岩石切片,表面同样有类似陶纹的灼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