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反物质储存舱的蓝光尚未褪去,俞天的机械义眼突然过载。
视野被刺目的青铜色覆盖,耳边传来金属锻打的叮当声——他站在一片蒸汽弥漫的工坊里,夯土墙上插着的松明将影子投在青铜范模上,与火星基地3D打印机的蓝光形成诡异重叠。
三名秦工正围在案前校准弩机牙。
最年长的工匠捏着铅垂线,线端的青铜坠子悬在零件上方0.5厘米处,丝线绷首的角度分毫不差。
俞天的机械义眼自动切换到测量模式,屏幕显示铅垂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稳定在90度,误差小于0.05度。
“角度差一分,箭矢偏三尺。”
老匠人用青铜卡尺卡住弩机牙的凸起,卡尺内侧的刻度细密如发丝。
当他读出“六分三厘”
时,俞天的激光扫描同步完成——实际尺寸与读数的误差仅0.08毫米,恰好落在青铜卡尺0.1毫米的精度范围内。
案边堆叠的零件内侧,均刻着三列铭文。
第一列是工匠姓名“张甲”
“李乙”
,第二列是编号“弩-三七”
“机-十二”
,第三列则是日期“始皇帝三年五月”
。
林夏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铭文旁,白大褂的数据流覆盖住古老文字:“这是‘物勒工名’制度的实物体现,相当于现代的质量追溯系统,但执行强度高出三个等级。”
俞天拿起一枚待装配的弩机悬刀,机械义眼的微米级扫描显示,零件边缘的弧度误差稳定在0.012毫米内。
他突然想起马库斯团队上周提交的反物质容器密封件报告——钛合金零件的误差波动范围是0.03至0.07毫米,这也是导致裂纹的主因。
“注意锉刀角度。”
林夏的指尖指向正在修整零件的秦工。
那人握着青铜锉刀的手腕始终保持稳定,锉刀与零件表面形成的30度角,与反物质容器密封盖的最佳受力角度完全吻合。
当锉刀第17次划过零件时,机械义眼弹出模拟图:这个角度能使密封盖的应力分布均匀度提升42%。
老匠人突然将所有零件推到俞天面前,粗糙的手掌拍在案上:“客官看仔细,我等活儿,差半厘便砸招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