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实验室的全息投影中,45度密封角的三维模型正缓慢旋转。
俞天的机械义眼不断捕捉模型表面的纹路细节,将次生纹路的参数逐条输入3D建模软件。
屏幕上,秦代青铜容器的铸造流程被拆解为78个步骤,每个步骤旁都标注着对应的现代工艺术语。
“冷锻温度参数输入完毕。”
张娜敲击键盘,将秦工“三锻三冷”
的工序转化为具体数值,“第一次冷锻保持在-12℃,第二次-25℃,第三次-40℃,每次持续时间17分钟,与青铜残片的金属记忆特性匹配。”
王浩调试着材料模拟器,将青铜的合金配比输入系统:“铜82.1%、锡17.7%、硅0.2%,这个比例在模拟锻造中,屈服强度达到860MPa,比马库斯的钛合金方案高出12%。”
他指向屏幕上的应力分布图,“但在反物质辐射环境下,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率仍超标。”
俞天的机械义眼聚焦在模拟图的红色区域。
那里对应着秦代工匠标注的“火侯临界区”
,在现代参数中表现为温度超过732℃时,青铜的晶体结构会出现0.003毫米的微裂纹。
他调出秦代铸坊的环境数据,发现咸阳宫的锻造车间在夏季的湿度稳定在45%,这与火星基地实验室的32%湿度存在明显差异。
“增加环境湿度至45%。”
俞天调整模拟器参数,“秦工没说的秘密藏在环境里,湿度能延缓青铜在高温下的氧化速度。”
当参数更新后,红色区域的面积缩小了30%,3D模型的性能达标率从68%提升至75%。
实验室的合金炉开始预热,温度以每分钟15℃的速率攀升至732℃。
张娜将按比例调配的青铜坯料放入炉中,同时启动高频振动装置——这是对秦工“百次捶打”
工序的现代转化,振动频率设定为23赫兹,与残片纹路的共振频率一致。
“第13次振动循环。”
王浩记录着数据,青铜坯料的表面开始浮现云雷纹的雏形,“纹路深度0.23毫米,比预期浅0.07毫米,需要加大振幅。”
他推动振幅调节杆,机械臂对坯料的捶打力度从500N增至650N。
俞天的机械义眼突然报警,反物质兼容性模拟器的测试结果弹出:通过率仅40%,主要问题集中在能量场的稳定性上。
青铜容器在模拟中产生的量子纠缠场,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存在17%的频率冲突,这会导致每小时0.3克的反物质损耗。
“是纹路的排列密度问题。”
林夏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数据流覆盖在模拟图上,“秦代工匠的手工纹路存在自然误差,这种误差恰好能缓冲频率冲突。
我们的3D打印太精确,反而破坏了能量场的韧性。”
张娜立刻修改打印参数,在云雷纹的节点处加入±0.01毫米的随机误差。
当新的模拟开始后,反物质兼容性通过率提升至53%,但仍未达到安全标准。
她盯着秦代兵器的铸造流程图,突然指向“鎏金”
工序:“这里少了一步!
秦工在兵器成型后会鎏一层0.05毫米的金箔,我们一首以为是装饰。”
俞天调出金箔的材质数据,黄金的量子稳定性参数突然让他豁然开朗:“金的原子序数79,能吸收特定波段的反物质辐射。”
他计算着厚度,“0.05毫米正好能过滤掉17%的冲突频率。”
王浩从材料库取来黄金箔片,按比例切割后覆盖在青铜坯料表面。
当合金炉再次升温至816℃时,金箔开始与青铜熔合,形成一层稳定的合金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