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达拉·科斯塔展现了他作为金融专家的韧性与精明。
他逐条反驳对方的质疑:“赤字是新生国家重建的阵痛,看看我们的紧缩方案,力度前所未有。”
“北美订单绝非昙花。
战争至少持续两年,这是持续性现金流,而且我们正在借此升级工业。”
“五年计划的风险被高估。
铁路主干线工程进度符合预期,建成后的收益是稳定的抵押物。”
“至于利息和条件…”
达拉·科斯塔寸土不让,“意大利王国不是破产的南美小国,我们提供的是国家信用和未来增长的潜力。
过高的利息和苛刻的附加条款(如要求控制关税或指定采购英国货),只会扼杀我们的还款能力,最终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他同时巧妙地利用曼奇尼的外交人脉,在伦敦金融城和政界展开游说。
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举办的晚宴上,在改革俱乐部的雪茄烟雾中,达拉·科斯塔向银行家们描绘意大利统一市场的巨大潜力——数千万人口的需求,亟待建设的铁路网,正在萌芽的工业…这是一片未被充分开发的
iconicon-uniE032"
>
iconicon-uniE033"
>地。
而对那些关心地缘政治的议员和评论家,曼奇尼则反复强调一个经济上不崩溃、政治上不彻底倒向法国的意大利,对维持欧洲平衡、遏制拿破仑扩张的重要性。
“想想看,先生们,”
曼奇尼在一次非正式沙龙中,对着几位有影响力的《泰晤士报》编辑和议员低语,“如果意大利因为财政崩溃而陷入内乱,或者被法国趁虚而入,彻底纳入其势力范围…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法国将控制从阿尔卑斯山到西西里的漫长海岸线,地中海的棋盘将彻底失衡。
那时,英国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超今天一笔有担保的贷款。”
这些言论,被精心地传递到了唐宁街和白厅(英国政府中枢)。
英国人的实用主义和地缘政治考量开始占据上风。
财政大臣格莱斯顿虽然对意大利的财政状况依旧持保留态度,但他无法忽视来自金融城(渴望新投资渠道)和外交部(担忧法国独霸地中海)的双重压力。
经过数轮近乎争吵的谈判和幕后的利益交换,一份最终的贷款协议艰难地浮出水面:贷款额度:2000万英镑(约合5亿里拉,一笔足以让意大利喘息的巨款);利息:年息6%(高于英国国债,但远低于市场对意大利这种“高风险”
借款人的普遍预期,达拉·科斯塔将对方最初开出的8%硬生生压了下来)。
期限:20年(含5年宽限期,宽限期内只付息)。
抵押:以意大利王国关税收入作为第一顺位抵押,并指定部分未来铁路主干线的运营收益作为补充担保。
附加条件:相对温和。
英国未强行要求控制意大利关税或指定采购,但要求在贷款使用上(尤其是用于购买英国设备或技术时)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和透明度。
同时,协议包含一个模糊的“友好合作”
条款,暗示意大利在地中海问题上需“考虑”
英国利益。
当达拉·科斯塔将这份墨迹未干的协议文本通过加密电报发回都灵时,亚历山德罗站在首相府的窗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窗外,秋意正浓。
6%的利息不算低,抵押也足够分量,但这笔来自世界金融中心的巨款,如同久旱后的甘霖,暂时浇灭了财政崩盘的烈焰。
“伦敦的金库,终于撬开了一条缝。”
亚历山德罗对身边的里卡尔迪说,眼中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光芒和更深的筹谋,“用英国人的钱,办我们意大利的事。
但这只是开始,巴黎那边,才是真正的暗流险滩。”
他看向南方,仿佛能穿透大陆,看到那座充满诱惑与陷阱的花都。
伦敦的贷款是救命的氧气,而巴黎的博弈,将决定意大利能否真正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