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该不会是借宋代故事警示世人,实际说的是咱们大明的事吧?不得不承认,这个念头一旦浮现便挥之不去。
虽然尚未完全确认,但他确信一点——这书绝对是一部奇作!
()朱元璋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他的出身、知识和经历息息相关。
即便他现在已成为特权阶层的顶端,但他的贫农背景、经历及军旅生涯,使他对许多事务的看法与众不同,与大多数“传统”
朝臣大相径庭。
在他眼中,一些被朝臣视为离经叛道的行为,其实毫无问题;而一些朝臣习以为常的事情,却让他深感刺痛。
朱元璋自知出身卑微,如今身处高位,两极的感受都很深刻,但中间的经历却相对空白。
当他看到梅后时,最初只注意到表面的风月之事,但冷静下来后,他的看法完全不同。
此刻,朱元璋半眯着眼,脸上的笑意全无,目光中透出阵阵煞气,仿佛实质般向外扩散。
“西门大官人,呵呵,真是好一个西门大官人!”
“一个商人,仅凭家里的些微财富,就能勾结县令、胥吏,甚至拉拢地痞、掮客!”
“未经科举,未得朝廷认可,竟也能为官!”
“坑蒙拐骗,坏事做尽,反倒成了这城里的头面人物!”
“呵呵,好得很!
好一个西门大官人!”
朱元璋越看越怒,牙齿都咬得发痒。
在他看来,这绝非宋朝之事。
如今距离宋都多少年了?这些攀缘附会、东拉西扯的情节,根本写不出来。
所以,这西门大官人,其实是明朝的人。
名字或许不同,或者这些事并非集中于一人身上。
但这样的事情,绝对存在。
还有,这“兰陵笑笑生”
在书中暗含的那些讽刺和调侃,只要稍微思考就能明白,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书中的话,他不得不承认,句句切中要害。
有的诙谐,有的委婉,有的粗俗,但无一不是警世良言。
甚至有些内容竟然与他多年来的思考不谋而合,这让他愈发感兴趣。
,!
可以说,他越看就越把这本书当作“乡间故事”
来读。
没错,就是乡间故事。
那种由乡间读过书的老夫子,凭借自身见闻撰写的箴言。
借大宋之名,古今结合,实际说的是当朝之事。
这类人通常是乡间郁郁不得志、连个官职都得不到的老夫子。
他们多少有些才华,但更多能力恐怕是没有的。
不过,这种不上不下的文人,朱元璋并不缺,他缺少的是对大明现状的深入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