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王小仙和中枢,联合一些恰巧在东京办事拜年的福建、广南东路商人们,大家一块一起想了十天十夜,都没想明白为啥交趾要打他们。
完全是无厘头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发展也越来越清晰了,交趾十万...
风雪渐歇,嘉峪关城楼上的火把在晨光中摇曳,余烬飘散如星。
崔承志被安置于偏殿休憩,赵昭却未回宫,而是命人取来厚厚一叠奏报,在关内书房批阅起来。
一夜未眠,他眼底泛青,指尖仍稳稳握着朱笔。
柳素娥立于门外,轻声道:“陛下,该启程了。”
赵昭抬眸,望向窗外初升的朝阳。
“你说,他昨夜那句‘我母亲饿死时,连一口粥都没喝上’,是不是也在问??我们变法这么多年,为何还有人挨饿?”
柳素娥沉默片刻,低声道:“是。
可正因为有人记得那样的苦,才更要走下去。”
赵昭点头,合上奏本。
“走吧。
回京路上,顺道去沙州看看那些修渠的民工。
他们用炸药开山引水,死了两个,伤了十几个。
若我不亲自去一趟,他们的名字就只是纸上的数字。”
马队出关,黄沙漫天。
沿途所见,皆是新开垦的荒地与正在夯土筑坝的百姓。
远处山峦间,一条蜿蜒沟壑已具雏形,正是贯通敦煌绿洲的“民生渠”
。
工程由国家创新基金拨款,采用新式爆破技术与混凝土浇筑工艺,预计明年春灌即可通水。
抵达工地那日,正值寒潮突至。
赵昭换下龙袍,穿上粗布棉衣,亲自扛起铁锹与民工一同挖土。
有人认出他,跪地哽咽,他却扶人起身:“你们才是真正在挖活路的人。
我在宫里写诏书,你们在这里改山河。”
当晚宿于工棚,四壁漏风。
一名老农捧着一碗热汤递来,双手皲裂如枯树皮。
“皇上,这是我们自家腌的萝卜汤,您……尝一口吧。”
赵昭接过,一饮而尽。
“好味道。
比御膳房的燕窝还暖人。”
老人颤声说:“我家三代佃户,从没想过有一天能自己分到五亩地,还能给娃上学。
您说女子也能读书,我孙女今春进了县学堂,昨天写信回来,说要当‘工程师’。”
赵昭笑出泪花:“那您可得好好活着,将来坐她造的火车去北京看她。”
翌日清晨,他在渠首立碑,亲题“为民凿渠”
四字,并下令将两名牺牲民工姓名刻于碑阴,称“此渠不死,其名不朽”
。
归京途中,又接急报:广州海关查获一艘伪装渔船,船上藏有大量火药与西洋步枪,船上七人皆操闽南口音,身上搜出印有“复明会”
图章的密信,内容提及“七月十五,举事于南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