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今日亲眼所见,胜过千言万语。”
列车启动,如离弦之箭破空而去。
沿途村镇百姓纷纷涌出家门,扶老携幼立于田埂观望。
孩童拍手欢呼,老人合十念佛,以为神迹。
一座新建的风力提水站正在田间运转,螺旋桨吱呀作响,将地下水送入干渠;远处山坡上,太阳能蒸馏塔群列如林,为缺水村落提供洁净饮水。
午时抵达太原东站。
迎接的不仅是地方官吏,更有一支由归附契丹部族组成的“边疆建设兵团”
。
他们身着统一制式棉服,胸前绣有齿轮与麦穗交叉徽章,手持测绘仪与水泥振捣器,正参与雁门关外铁路延展工程。
一名女工程师站在高坡指挥吊车安装钢梁,竟是工学院首届女毕业生萧婉儿。
苏轼愕然:“女子亦可任此职?”
“前线缺人,何分男女?”
王小仙道,“萧工昨夜刚完成飞狐岭隧道通风系统调试,今晨便赶来督工。
她父亲原是辽国铁匠,投降后经考核录用,现为兵工厂高级技师。
一家三代,皆成新政柱石。”
赵顼动容:“此真可谓化敌为友,转戈为犁。”
当夜,御前会议在太原行辕召开。
王小仙展开一幅巨幅地图,其上红线纵横,标注着“北拓计划”
第一阶段全部工程节点。
“陛下,诸公,请看。”
他执杖点向幽州,“我拟自太原出发,修建三条战略铁路:西线经代州直逼朔州,切断辽军西援通道;中线沿桑干河谷北上蔚州,连接已建成的张家口发电集群;东线穿越太行,贯通易州,形成对南京道的半包围态势。
每条铁路配套建设两座区域变电站,由风、水、煤三源供电,确保战时能源独立。”
吕惠卿皱眉:“如此浩大工程,需银几何?”
“初步估算,耗银三千二百万两,工期十八个月。”
王小仙答,“其中七成资金来自军工债券与技术专利税,两成由海外华商认购,余下一成由国库拨付。
百姓不出一钱,反得就业之机??预计可吸纳劳工四十五万人,技工十二万,随迁家属逾百万。”
赵顼沉吟:“若工程延误,或遭敌破坏?”
“故我设‘多重冗余’。”
王小仙指向地图,“每条铁路预留两条备用路线,桥梁采用模块化预制结构,损毁后七日内可修复;所有关键站点均建地下掩体,配备独立空气循环与净水系统;另组建‘铁道警备旅’,专司护路清障,全员装备电磁脉冲枪与夜视仪。”
苏轼忽问:“百姓愿去吗?塞外苦寒,荒芜久矣。”
王小仙挥手,命人带进一位老农。
此人衣衫朴素,却精神矍铄,自称姓陈,原居河北定州,去年举家迁往蔚州边镇。
“官爷问我愿不愿去?”
老农声音洪亮,“我家分了二十亩水浇地,宅子是水泥砖房,冬暖夏凉。
娃进了技术学堂,学的是农机维修,每月还有三贯津贴。
上个月,我用电动脱粒机帮全村收麦,赚了五十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