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徐觅也点头附和:“是的,导演。
这里的氛围,让我们对创作有了更不一样的感受,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可以更仔细地打磨每一个想法。”
“心能静下来,是好事,也是最重要的基础。”
西园寺导演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窗外那凝练的枯山水景观,“《星骸之语》这个故事,其最核心的内核,正是关于一个在浩瀚喧嚣、几乎令人迷失的宇宙背景下,如何寻找并坚守内心那片寂静之地,又如何在那极致的寂静中,去敏锐地聆听、感知那些跨越了漫长时空、几近湮灭的文明记忆所发出的微弱回响。
我们需要一颗真正沉静、专注且开放的心,才能触摸到这个故事最深层的脉搏和呼吸。”
没有过多的寒暄与客套,研讨直接切入了最核心的部分。
西园寺熟练地操作着面前一个造型极简的触控板,霎时间,素白的墙壁上亮起,投射出《星骸之语》极其复杂和精密的剧本结构框架、人物关系图谱、以及关键场景的情绪曲线图。
那庞大而严谨的体系,让即使是经历过《星骸挽歌》这种大型制作的纪怜淮和徐觅,也不禁在心中暗暗惊叹其构思的宏大与细致。
,!
西园寺并没有一开始就逐场逐句地分析剧本台词,而是首先用他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创作初衷、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哲学思考,以及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与观众探讨的终极命题。
他从人类文明与生俱来的、对星辰大海的向往与探索本能谈起,引申到在科技近乎无限扩张、效率至上的未来社会,个体与自身文化历史根源、与集体记忆之间所产生的深刻断裂与疏离感;再从记忆如何定义个体乃至文明的“存在”
本质,探讨到不同智慧文明对“永恒”
与“永生”
这一概念可能存在的迥异理解与实践。
他的话语不急不缓,引经据典,从地球东方的禅宗哲学到西方的存在主义,从古老的苏美尔神话到最前沿的宇宙社会学假说,皆能信手拈来,却又总能巧妙地回归到故事本身的具体情境和人物命运之上,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宏大命题,与“星”
这个具体角色的情感轨迹和心灵成长紧密地、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纪怜淮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仿佛在接受一次精神层面的深度洗礼与重塑。
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西园寺导演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巨大的文化和语言障碍,触动全球不同背景观众的心弦,正是因为其创作根系深深地扎入了对人类共同命运、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关怀之中。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冒险故事,更是一部承载着沉重思考的、关于文明兴衰、记忆传承、身份认同与生命意义的哲学寓言。
随后,讨论的焦点逐渐收缩,集中到了女主角“星”
的身上。
西园寺导演将目光投向纪怜淮,那目光充满了审视,但也带着鼓励和期待:“纪小姐,‘星’这个角色,其最大的表演难度和魅力所在,就在于她极其复杂的、内外反差巨大的层次感。
她的‘表’,是顶尖的文明痕迹修复师,理性、逻辑严密、工作效率极高,情绪极度内敛,甚至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冷漠和疏离。
这是她的职业要求,是她长期面对死亡和废墟所形成的保护壳,也是她用来隔绝自身创伤记忆的屏障。
但她的‘里’,却是一片被刻意荒芜了的、充满了童年创伤和失落记忆的情感废墟。
你要做的,不是简单标签化地去‘表演’她的冷静或者她的痛苦,而是要精准地找到并呈现出那个关键的‘临界点’。
当她固若金汤的理性外壳,被那段来自远古文明关于‘家’与‘爱’的集体记忆烙印逐渐侵蚀,产生细微裂痕后内心那片荒芜之地开始不可抑制地复苏、生长时的那个微妙瞬间。
这种转变必须是极其细微的、由内而外自然生发的、如同巨大冰山在深海下缓慢融化般,看似平静水面下却暗流汹涌、且不可逆转的过程。”
他鼓励纪怜淮,尝试抛开剧本上的文字描述,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去描述她所理解的“星”
,在发现那段关键记忆烙印前后,其内心世界可能经历的复杂而曲折的变化。
纪怜淮深吸一口气,努力将自已沉浸在角色的情境中,结合自己之前的案头准备和对人性的理解,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她谈到了“星”
长期身处绝境环境所养成的极致孤独感,谈到面对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时,那种专业自信被撼动所带来的深层恐惧和认知颠覆,也谈到当异文明记忆与自身隐秘伤痛产生共鸣时,那种既想排斥又不由自主被吸引的矛盾挣扎,以及最终可能产生的一种奇异的、仿佛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精神故乡般的复杂归属感。
西园寺导演仔细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偶尔会温和地打断她,提出更深入、更刁钻的问题,引导她向灵魂深处挖掘:“当她的所有科学仪器和分析模型都无法解释那段记忆为何能与她的脑波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时,她的第一本能反应是倾向于用‘未知现象’来归档并排斥,还是会抑制不住地产生一种纯粹属于科学家范畴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究竟是百分百的学术探究,还是在不自知中,已然掺杂了某种私人的、与她自身被压抑的情感创伤相关的、隐秘的投射与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